青島故事|文創達人變身“科技農人”!平度“老張”種出畝產1800斤的玉米
50畝小麥試驗田收成翻一倍,480畝玉米畝產實現1800斤。1997年起張興軍在平度開影樓做文創,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文藝人”,本想做農產品帶貨卻意外接觸了農業種植,北上“學農”回鄉包地,科學化管理、水肥一體化、腐植酸生肥,自行研究出無人機授粉……如今張興軍做起農戶小有成績,“讓科技引領農業”成為他的最終目標。
文創老板轉行做農民
3500畝的玉米上午剛播下地,還未等到澆水,一場甘霖驚喜而至,望著田野中的濕潤翻新的泥土,張興軍站在田埂上溢出一絲微笑。“挺好,澆一次水要花上大幾百塊錢呢,省錢了省錢了,呵呵呵。”
這是張興軍做農戶的第二年,在此之前他是平度市柳行頭村有名氣的“文創人”,他有影樓,做策劃,村里鎮上不少活動都由他牽頭。
“1997年我在平度開了一家影樓,因為是連鎖模式,結交了全國不少喜歡攝影熱愛攝影的人。2007年通過這幫朋友推薦,去了北京電影學院的導演研修班學習。也是這次學習讓我決定把自己的創業板塊拓展,做做文創策劃也不錯。”張興軍說。
學成歸來后,張興軍趁熱打鐵成立了一家文化藝術策劃公司,近二十年的積累,讓其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活動策劃人。張興軍玩笑稱:“在自媒體短視頻并非盛行的年代我也嘗試過拍短視頻,做‘段子手’,如果放到今天,指不定也能小火一把呢!”
2021年,張興軍的文創板塊已小有規模,因工作交際廣泛,他結交了不少做農業的朋友,雖生長在農業大省,張興軍對農業農產品了解甚少,起初僅是三兩好友建議,是否可將農業與文創相結合,做做帶貨,拓展板塊,然而在實際的考察調研中,張興軍卻轉身對種植業頗感興趣。
“看到很多企業都在帶貨,不論是西紅柿還是哈密瓜,效益都還不錯,因為沒辦法確定品類,所以北京、上海、安徽、河南我都去看,有推玉米的、有推草莓的,還有推大米的,根據地域特色可以做的農產品很豐富,因為地理位置原因,我只考慮平度現有的農產品,比如小麥和玉米,首先在帶貨上這兩種糧食并不占據優勢,其次是考察時我才發現,絕大部分農戶依舊采用傳統的方式進行種植,即便帶貨,產量卻沒辦法跟上。”張興軍回憶。
北上學農 借田種地
于是,從未涉獵農業的張興軍在朋友的介紹下,前往北京某農科院進行學習,決定回鄉后成為農民。
張興軍告訴記者:“取其精華取其糟粕,要做農民,還要做新農民。”
水肥一體化、腐植酸堆肥、科學化管理……幾個月后,學成歸來的張興軍借用朋友50畝田地,開始了第一輪小麥種植試驗。
“租地以后,我就打算做個實驗,朋友用傳統的方式種小麥,我用自己學到的科學化方式種植,一人占50畝地,同樣的品種,同樣的時間,將產量和質量拿來對比。”張興軍介紹。
久居辦公室,從未下過地,紙上談兵終覺淺,實操后張興軍的生活變為了每天凌晨4點起,接近凌晨才能睡,從一顆種子走進土壤,后續的每一步都需親自把關。
據他分享:“傳統的播種方式就是農戶下地用手播,這就造成了播種誤差,有的過于密集,有的過于松散,所以在播種這一關,首先是選擇品質優良的種子,利用機器進行播種,間距始終保持在20厘米,這個數據也不是隨意得來的,是考察其他地區,包括農業相關專家得出來的數字,在平度這片土地上進行一個新嘗試。”
第二關,施肥。替換了化肥,張興軍決定采用腐植酸堆肥的方式自己生肥。“以前農戶在地里留下的玉米秸稈,我們統一收起來,加上微生物菌劑,高溫發酵4個月。會生出優質的 腐植酸有機肥,再用回玉米地中。”張興軍說。
第三關,科學化管理。這里的農戶自來都是看天吃飯的,有雨就灌溉,沒雨就等待。據張興軍介紹:“看天吃飯的弊端就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所以機械化科學管理的重要性才能體現出來,設置水量和間距,定時澆水。”
自創無人機授粉
此外,在張興軍的科學化種植中,施藥和授粉作為種植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兩個環節無人機也承擔了重要角色。“傳統的施藥就是農戶背著藥罐子打藥,首先是比較耗費人力,其二,藥量過大且噴灑不均。無人機高空作業噴灑均勻,控制藥量,不會將過多的農藥施加在土地上。”他說。
張興軍還說:“授粉期很可惜,沒有遇上自然風,這是一定會影響產量的,當時也問了很多專家和農戶有沒有可行的解決辦法,都無功而返。風從哪來呢?看著無人機我就來了靈感,正常運行的無人機風速可以達到7級,索性我就把兩臺無人機打開了,讓他在玉米上空轉,從而促進授粉。”
畝產高出600斤
經過一輪小麥試種植,兩組對照組比對,張興軍的試驗田產量高出了一倍。“小麥和玉米作為山東省兩大主要農作物,我都想嘗試一下,小麥的成績不錯,我相信玉米也可以!”他說。
將借用的田地從50畝拓至480畝,2024年,經過276天的嘗試,張興軍試種植的玉米收獲了畝產1800斤的成果,科學化種植管理實現初步突破后,張興軍同朋友在平度租了3500畝地,繼續深耕農業。“采用傳統種植方式,周邊農戶多年來總結出的數據大概是一茬玉米可以實現畝產1200斤,科學化種植管理的方式畝產高出600斤。所以我決定租用農戶的土地進行大面積種植,將產量穩定下來。”
穩產是目標
6月16日,近萬顆玉米種子播種在3500畝田地中,張興軍稱這是一輪新的試驗。
“面積越大管理上越困難,所以480畝地可以實現畝產1800斤的產量并不困難,但是3500畝地可以說有難度,所以我的目標就是3500畝地畝產同樣為1800斤左右,讓產量穩下來。玉米種植完畢后,在這一片土地上我會再次進行新品種小麥的試驗,希望科學化種植管理能夠為周邊農戶起到帶頭作用,增產又省力。”張興軍說。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田)
- 1分鐘帶你來看1800年前得“頂流大V”
- 平度公安開展“6·26”國際禁毒日宣傳活動
- 陽光財險青島分公司平度營銷服務部開展2025年防范非法金融教育宣傳月暨陽光客戶節主題宣傳活動
- 平度市舉行第二屆“稅收帶來平度美”書法繪畫比賽
- 青島融安保險代理平度分公司被罰款5萬元,因利用業務便利為其他機構或者個人牟取不正當利益
- 諸城市:“土特產”種出“大產業”,打造鄉村振興“新密碼”
- 青島故事|擁抱3D打印、人工智能、數字身份證,平度“睫毛經濟”站上風口
- 青島故事 | “睫”徑靠科技,一“毛”變百億,平度“睫毛經濟”站上“智造”風口
- 銀齡金融課堂點亮老年幸福生活 ——恒豐銀行青島平度支行開展社區老年金融知識宣傳活動
- 平度交警:考后放松不放縱,交通安全要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