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解決大問題!青島心血管病醫院微創搭橋為復雜冠心病患者重筑“生命之路”
半島網6月13日訊 (記者 孫貼靜)隨著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逐年攀升,冠心病已成為威脅居民健康的重要隱患。冠狀動脈搭橋術即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簡稱冠脈搭橋術,是國際上公認的治療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青島心血管病醫院憑借領先的醫療技術,積累了豐富的微創多支橋血管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經驗,為復雜冠心病患者成功打通“生命通道”。
多學科協作制定個體化方案
常規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是正中開胸,越來越多的患者希望保留胸骨完整性、美觀,創傷小,對手術切口要求越來越高,這也對心外科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島心血管病醫院創新構建心血管診療模式,組成多學科協作組,為每位患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我院開展的微創多支橋血管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切口小、創傷小,術后恢復快,手術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鳳瑋教授、青島心血管病醫院主任醫師呂振乾主刀,手術效果良好,收到患者好評。
一位67歲的患者侯女士,因是嚴重瘢痕體質,無法采用常規開胸及胸骨下段切口手術,患者輾轉全國各地醫院尋求最優的手術方案,最終侯女士慕名來到青島心血管病醫院。傳統的開胸搭橋手術雖能解決問題,但想到要開胸后留下的創傷瘢痕,侯女士不禁發怵。經過科室反復討論和術前充分評估,結合患者病情決定給予“左胸外側第五肋間常溫不停跳微創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避免胸骨正中切口及瘢痕組織,手術經歷4.5小時,術中搭了三根橋,順利完成手術,手術當晚就拔除了氣管插管,術后一天患者轉回普通病房,順利康復出院。
小切口解決多支冠脈病變
還有一位62歲的張先生,因嚴重冠心病頻發心絞痛。但患者對開胸手術非常害怕,一直拒絕治療,直到了解到青島心血管病醫院可以開展多支橋血管微創搭橋,便前來就診。專家團隊為他詳細體檢,并耐心介紹微創手術方案。手術在經歷四個多小時后,也順利完成多支冠脈搭橋。術后患者不僅迅速清醒,而且切口疼痛不明顯,第二天便轉回普通病房,數日后康復出院。“幸虧我在這里找到了微創搭橋手術的治療方法,用小切口解決了大難題。醫生們不僅技術高超,也制定了詳細的康復計劃,讓我真正感受到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溫度。”張先生感慨道。
傳統手術切口和微創手術切口對比
傳統的冠脈動脈搭橋術是經胸部正中切口,長約20-30cm,縱鋸胸骨,創傷較大,而小切口冠脈搭橋則是經左胸肋間隙小切口,長約8cm左右,保留胸骨的完整性,微創操作,同樣達到血運重建的目的,且不用體外循環,并發癥少,與常規正中開胸手術無差別,手術效果確切。病人術后刀口隱蔽、美觀,胸部疼痛感明顯減輕,恢復周期顯著縮短。此外,相對胸腔鏡輔助下和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來說,微創多支橋血管冠脈旁路移植術未增加患者手術費用,然而卻達到了同樣的效果,真正減輕了患者負擔。
同時專家也提醒,微創搭橋手術并非適用于所有患者,具體是否適合,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醫生的評估來決定。建議在心臟外科醫生指導下進行全面的檢查和評估,以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微創搭橋手術同時也對手術團隊提出了更高要求,主刀醫生需在有限視野下維持血管吻合精度,這對顯微操作技術和心理素質都是極大考驗,青島心血管病醫院心外科團隊通過多年來積累的微創手術經驗,建立起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和應急預案,將傳統需開胸完成的手術轉化為精準的微創治療,讓患者在獲得確切療效的同時,顯著減輕手術創傷帶來的身心負擔,進一步提升患者的生命質量。
- 山海時評|全民反詐宣傳:要從“小切口”打開“大局面”
- “腹部無痕”除腫瘤肛門功能保得全!膠州直腸癌微創技術達先進水平
- 血液、尿液檢測助力阿爾茨海默病早篩,青島心血管病醫院專家提醒:45歲及以上高危人群需關注
- 多學科協作,青島市海慈中醫醫療集團微創技術成功救治多發冠脈狹窄的肺癌患者
- 左右開弓,一箭雙封!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微創封堵復雜室間隔缺損,多模態影像引導下兩處分流精準閉合
- 兩歲寶寶反復發燒,原是多長了個“腎”!出血僅1ml,鑰匙孔大小切口精準切除
- 青島市市立醫院甲狀腺外科團隊48小時極速救治甲狀腺癌患者,微創技術彰顯青島速度
- 微創“小切口” “一站式”救心,青島海慈醫療集團完成省內罕見高齡患者“雙瓣膜微創修復術”
- 超重“壓垮”脊梁,疼到不敢下地!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為一“超重”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精準微創解頑疾
- 微創心外科技術邁入新階段!青大附院完成世界首組機器人心臟移植動物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