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東出海記|海底十米安家!青島首次引入10萬枚海膽養殖,最早明年五六月份上市
海膽被稱為海洋軟黃金,味道鮮美價格昂貴。今年4月份,青島首次從大連引進10萬枚種苗,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南屯碼頭外海進行試養。海膽如何養殖?有哪些難點?啥時候能端上市民的餐桌?5月30日,記者跟隨漁民一同出海,前往青島首個海上養殖區進行探訪。
海底十米安家 喂海帶、吃野藻長大
海膽一般生活在海底,青島以馬糞海膽為主,野生數量并不算太多。“這些是專門從大連引進的苗種,個大味美,而且是搭乘飛機空運而來。” 5月30日上午7時許,記者跟隨漁民一起從青島西海岸新區的南屯碼頭出發,經過20分鐘左右的航行,來到了這片海洋牧場。
一排排浮漂在海面上,下面的繩索連接著海膽生活的網箱。漁民用鉤子抓住繩索,借助船上絞盤的力量能將網箱拉出水面。記者看到,每個網箱的長寬高大概半米,里面放養了50個左右。
“海膽生活在水下10米左右,這個是精心挑選的位置。”青島金沙灘水產開發有限公司的工人李世興說,網箱養殖最怕海虹繁殖。每年夏天,海虹進入繁殖期會附著在海里的物體上。網箱被密閉以后,流動的海水進不去,海膽就吃不到野生海藻。同時,海虹還會加大重量,導致網箱沉入海底。
但是,野生的海藻吃不飽,他們還需要進行喂養。“現在主要是海帶,只要是海藻類就行。”李世興說,現在還處于摸索期,基本上一周投喂一次。由于無法使用機器,他們三個人早上7點出海,要忙活到下午三四點鐘。
一斤上百元 最早明年四五月份上市
“現在海膽直徑兩三厘米,長勢挺好。”據介紹,海膽養殖難度大,這兩年大連地區才突破了技術難關。
去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多家養殖企業抱團參觀學習,最終決定引入這一技術。
“我們是第一家投產的,首批10萬枚。”青島金沙灘水產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薛祝家說,一枚海膽苗0.55元,以紫海膽為主。紫海膽夏季可以耐高溫,生長周期16個月到24個月。
“一般情況下每年4月到7月份上市,這個季節味道最鮮美。”薛祝家說,這個要看具體長勢,最早明年4月份就可以挑選一批上市銷售。
目前,紫海膽的批發價110元/斤,成熟的海膽大概5個就能達到1斤。
“我們還試養了馬糞海膽和四季肥海膽。”薛祝家說,北方水域原生的大多是馬糞海膽。科研機構通過引進日本海膽與本地海膽雜交,研究成功了四季肥海膽。這個品種如同名字一樣,一年四季都味道肥美可以上市。
試養成功后將大規模擴繁 青島海珍再添新名片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傳統的海參、牡蠣等隨著養殖規模的增加,這兩年收益增長有限。海膽不僅價格高,養殖規模遠不能達到市場需求,市場空間非常大。
“我們在區海洋發展局的指導下,探索新品種的養殖。”薛祝家說,目前來看還算不錯,但畢竟是第一次養殖。只有經過夏天的考驗后,才能有完整的經驗。
除了海洋養殖,青島靈山海域生態海產有限公司和青島大欄石海洋牧業有限公司正在準備進行工廠化養殖。這樣能擺脫夏天高溫影響,實現快速繁殖。
從藻、蝦、貝、魚、參的養殖,一直到“國信一號”養殖工船模式,我國先后經歷了六次海水養殖浪潮,青島一直勇立潮頭。
除了傳統的海參、魚類等養殖,青島近年來也在不斷引入海馬、面包魚以及海膽等新品種。借助豐富的高校科研優勢,各類技術難題能迅速破解,青島的海珍養殖目錄里也將不斷增加新名片。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孫桂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