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盈滿則虧,小滿即安,解讀小滿之后的無大滿
立夏過后,小滿翩翩而至。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在北方,小麥被認為是小滿節氣的表征作物。
此時,冬小麥等夏熟作物進入灌漿階段,籽粒日漸飽滿,但尚未成熟。
“小滿小滿,麥粒漸滿”,是形容此情形的代表性農諺。
不過,小滿的第三個物候是“麥秋至”,是說在小滿的最后一個時段,麥子開始成熟,到了快要收獲的季節。
小麥在夏季成熟收獲,而很多農作物收獲的季節一般是秋季。
對小麥來說,小滿的收獲季就相當于它的秋季,故稱“麥秋至”。
小滿時節的成熟之景,并不只是風吹麥浪。
江南枝頭的枇杷此時也已熟透,金燦燦的,十分誘人,摘上幾個,輕輕掰開,肉厚汁甜。
“枇杷黃后楊梅紫,正是農家小滿天”,小滿時節,不止有枇杷,還有楊梅。
五月的楊梅,吮吸過一個春季的甘露后,紅得發紫,宛如一顆顆晶瑩的寶石綴滿枝頭,在陽光下嬌艷欲滴。
黃枇杷、紅櫻桃、紫楊梅、黑桑葚……夏天的味道,就這樣彌漫在小滿時節里,在你我的味蕾上氤氳開來。
小暑之后有大暑,小雪之后有大雪,小寒之后有大寒,為何小滿之后沒有“大滿”?
小滿,既是一個節氣,也是一種智慧。
小滿之后的芒種,指小麥籽粒飽滿,長出尖尖的芒刺,等待收割。
“芒種”一詞比“大滿”更符合古人指導實際農事的需求。
小滿的“滿”,飽含人們對雨水適度的期盼。
但如果雨水太多,不僅對農事活動不利,江河還會有洪澇風險?!按鬂M”一詞并不符合人們的期盼。
“滿招損,謙受益”“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小滿之后無大滿,這是古人的祥瑞之愿,也是節氣命名中的大學問。
愿每一位正在努力奮斗的人
都能被生活溫柔以待
有收獲
有成長
“風之所及,皆有麥浪”
圖片由AI生成
編輯、設計/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