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內首例!顯微鏡下為患者巧接生命線
半島網5月21日訊(記者 梁湘 通訊員 吳文召 汪院萍)“快快快,醫生,醫生,快給他看看……”聽到陪同人員的聲音,青島濱海學院附屬醫院急診醫學科醫護人員立即上前,一邊將患者轉運至急診搶救室并聯系骨科會診,一邊協助陪同人員掛號。
醫護人員查體發現,患者右前臂有近20cm傷口,傷口內肌肉外露,可見噴射性出血。詢問陪同人員得知是工作時被角磨機割傷。醫院骨科醫師團隊了解情況并查看傷情后判斷患者很可能存在尺動脈斷裂。
血管斷裂后4-6小時是患者的黃金救治時間窗,也是血管再通的“警戒線”,只有用快速精準的顯微技術為血管再通,才可能降低術后并發癥,一旦超過8小時,肌肉將發生不可逆壞死。
為盡快修復血管,避免失血性休克或前臂壞死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急診醫學科立即啟動綠色通道,由骨科醫生全程陪伴,將患者收入骨科病區。
入院后,骨科醫師團隊立即為其完善相關檢查并第一時間進行了快速、詳細的病例探討,制定了手術方案。
以最快的速度做好術前準備后,骨科主任、主任醫師董樂樂帶領科室醫師團隊在手術室和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為患者實施了手術。術中發現,患者尺動脈斷裂并伴有5cm長的缺損。充分清創后,醫師團隊切取了患者下肢約6cm的大隱靜脈作為自體靜脈,在頭戴顯微鏡下,利用比發絲更細的顯微縫線,耗時僅10分鐘將其橋接于患者斷裂的動脈上,完成了血管的精準吻合。術中可見患者尺動脈連續性恢復,過血通暢,肢體遠端血運恢復良好。便攜多普勒檢測顯示遠端動脈搏動良好。
“哎呀,虧了你們了,我們家里可都指著我呢……”術后一周,患者恢復情況良好,逐步開始上肢的功能康復訓練。這給了患者和家屬很大的安慰。
急診評估+顯微修復+康復訓練,青島濱海學院附屬醫院采用多學科、一體化的救治體系,為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