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虛假宣傳,小米車主要求退車賠償 “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引發退車風波
□ 大眾新聞記者 孫來彬 張 雪
蘇月鵬 田汝曄 劉玉凡
近日,小米汽車陷入一場由“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爭議引發的退車風波。部分車主以功能縮水、宣傳不符為由發起集體維權,要求退車及賠償。
技術突破還是“裝飾件”?
小米SU7 Ultra作為小米汽車的高端性能車型,其重要賣點之一是售價4.2萬元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官方宣傳中,這一部件被賦予“復刻紐北原型車空氣動力學設計”“提升下壓力”“優化散熱”等光環,甚至被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直播中稱為“內部結構完全改變”的技術突破。
然而,首批車主提車后的實測結果與宣傳形成反差。多名車主使用鼓風機測試發現,風道開口處無法吹動紙巾,拆解后內部結構與普通鋁制機蓋無異,未連接剎車散熱系統,也未產生宣傳中的下壓力。經第三方機構拆解檢測,該部件僅比普通鋁制機蓋減重1.3公斤。預訂車主李先生在接受采訪時,稱其為“帶孔的碳纖維皮膚”。
據行業人士透露,該碳纖維前艙蓋采用熱壓罐工藝,生產過程涉及人工制作環節,單個模具制作周期相對較長,“選裝用戶平均提車周期延長2-3個月,卻換來一個‘裝飾件’,這種落差感加劇了消費者的不滿。”
此外,4月30日,小米通過OTA更新將車輛馬力從1548匹限制至900匹,要求車主在指定賽道刷出官方成績才能解鎖全部性能。有的車主認為,高價購車卻無法使用核心性能,表達不滿情緒。
車主發起集體維權
面對質疑,小米汽車于5月7日深夜發布致歉聲明,承認“信息表達不清晰”,并提出補償方案:未交付訂單可免費改配鋁制前艙蓋,已提車用戶獲贈2萬積分(約值2000元)。但車主認為該方案“避重就輕”——改配需重新排隊30周以上,2萬積分補償與4.2萬元選裝價格相比差距較大,且未覆蓋已提車用戶的退車訴求。
在某社交平臺上,有博主曬出維權群截圖,顯示已有部分準車主簽署聯名信,要求小米汽車在72小時內給出解決方案,否則將集體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部分車主已委托律師團隊,準備提起集體訴訟。
李先生告訴記者,2萬元定金寧愿不要了,也要討個說法,“我們要退訂,是因為感覺被營銷宣傳的不實信息欺騙了,而不單單因為它(碳纖維前艙蓋)是一個‘裝飾件’的問題。”
律師:可協商或訴訟維權
針對車主訴求,山東齊東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于文超認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商家需提供真實商品信息,不得虛假宣傳。車主可以與小米協商,要求小米更換符合宣傳的碳纖維前艙蓋(含導流風道)部件、退還差價或主張賠償。
此外,根據《廣告法》,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車主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要求查處虛假宣傳行為。根據《合同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宣傳承諾可視為合同內容,功能缺失構成違約。車主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解除合同、更換產品或索賠損失。
于文超律師建議,車主應立即固定宣傳資料、合同、檢測報告、溝通記錄等證據,評估補償方案的合理性,及時通過協商、投訴或訴訟等途徑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