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轉型透析:從“跑馬圈地”到大做“減法”
近期,證券營業部“瘦身”繼續。2024年至今,超百家證券營業部被裁撤,原因多為“優化營業網點布局”“提高分支機構運營效率”等。其中,截至2月末,青島轄區內證券營業部數量同比減少8家。券商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面對經紀業務收入下滑趨勢,券商通過裁撤營業部實現降本增效。同時,優化網點結構使得券商打法更加精準精細,未來,券商將在差異化服務上做深做強做細。
“瘦身”繼續:
多家券商發布營業部撤銷公告
近期,西部證券等多家券商公布營業部撤銷計劃,撤銷原因多為“提高分支機構運營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等。
2月27日,西部證券發布公告稱,為推動公司財富管理業務轉型與快速發展,提高分支機構運營效率,公司決定撤銷深圳前海證券營業部。公司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和《關于取消或調整證券公司部分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公告》(證監會公告[2020]18號)等相關要求,妥善處理客戶資產,結清證券業務并終止營業活動,辦理工商注銷等相關手續,并向證券營業部所在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派出機構備案。
除西部證券外,年內還有多家證券公司對營業部進行“瘦身”。
1月3日,海通證券撤銷上海浦東新區世紀大道證券營業部,撤銷原因為“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資源整合,形成規模效應和核心競爭優勢,更好地為投資者提供高效、優質、綜合性的金融服務”。4月16日,東吳證券發布公告稱,將撤銷張家港楊舍經開區國泰南路證券營業部、蘇州工業園區東石涇港路證券營業部在內的兩家營業部,撤銷原因為“公司網點布局調整的需要”。截至5月5日,根據東吳證券官網信息,該公司共設有29家分公司,133家營業部。
島城現狀:
分公司同比增5家,營業部少8家
面對券商持續“瘦身”趨勢,島城證券公司也緊跟步伐,對營業部進行調整。1月10日,江海證券發布公告表示,經審議決定撤銷青島苗嶺路證券營業部,公司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2019年修訂)、《關于取消或調整部分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公告》(證監會公告〔2020〕1關規定,妥善處理客戶資產,結清證券業務并終止營業活動,辦理工商注銷等相關手續,并向分支機構所在地中國證監會派出機構備案。4月18日,國融證券宣布,因經營需要,撤銷青島黑龍江南路證券營業部,撤銷后,相關客戶服務關系將轉入至國融證券青島分公司。整體轉入工作完成后,青島黑龍江南路營業部客戶將由青島分公司提供后續服務。
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山東監管局、青島監管局官網信息,截至2月份,山東、青島轄內證券營業部數量均出現同比減少。2月份,山東證券營業部同比減少12家至417家。青島轄區內,證券公司、證券分公司數量均實現同比增加,證券營業部數量則出現同比減少。其中,2月份,青島轄區內有證券公司3家,證券分公司47家,分別同比增長1家、5家,證券營業部的數量則同比減少8家至110家。
人員結構:
經紀人數量下降,投顧人員增加
近年來,券商密集調整營業部的趨勢便已現出端倪。據有關媒體統計,2024年內有百余家證券營業部被撤銷。其中,僅國投證券一家便撤銷48家營業部,在上市券商中居于首位。中信證券也在2024年內對分支機構進行大規模調整,撤銷了唐山、郴州、南通等地的8家證券營業部,并將華南五省的21家分支機構劃轉至子公司中信證券華南,同時新設1家營業部。
營業部數量的變化,已成為衡量券商發展趨勢和比較券商戰略布局的重要指標之一。
根據年報數據,2024年,光大證券裁撤了15家營業部,營業部數量從242家降至227家。與此同步,經紀業務人員規模也有所縮減,較2023年減少241人降至4957人。在闡述營業成本變動時,光大證券表示,2024年公司營業支出60億元,同比減少14億元,降幅19%。其中,業務及管理費59億元,同比減少5億元,降幅8%,主要原因為員工成本等費用下降。
2024年,光大證券實現營業收入95.98億元,較上一年同比降低4.3%。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47億元,同比減2億元,降幅4%,主要是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及基金管理業務手續費變動。此外,歸母凈利潤為30.58億元,同比降低28.4%。
根據國投證券披露數據,在經歷連續兩年凈利潤持續下滑后,2024年,國投證券止跌回升,實現營業總收入122.73億元;實現利潤總額30.49億元,同比增長41.22%;實現歸母凈利潤25.30億元,同比增長超30.49%。截至報告期末,國投證券實現(合并)總資產2769.10億元,同比增長8.66%;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資產513.95億元,同比增長3.86%。
業績雖然較為亮眼,但國投證券2024年仍對營業部進行“瘦身”。2024年,國投證券在全國范圍內共設254家營業部,較2023年的310家營業部同比減少56家。
相較于2016年,華安證券2024年的證券經紀業務人員占比已出現下降。2016年,華安證券經紀業務人員共1766人,占員工總數的64.95%;2024年,華安證券經紀業務人員共1893人,占員工總數的52.94%,占比明顯下降。相比之下,華安證券投行業務人員的占比則由2016年的5.11%增長至2024年的6.35%。
據相關統計數據,2005年券商收入結構中,經紀業務占比高達70%,而到2023年這一比例則下降至27.78%。同時,證券從業人員結構變化也顯示,經紀人數量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目前券商經紀人總計28979人,與去年末相比減少近萬人,降幅達22.33%。而投顧人員數量大幅增加。
提質增效:
開辟數字化財富管理新路徑
證券營業部的規模調整,折射出券商對優化營業網點布局、注重集約化運營的考量,同時也體現了券商向數字化財富管理方向的轉型,推動行業提質增效的決心。
此前,西部證券在2024年~2026年營業網點規劃方案稱,在財富管理需求旺盛的、公司有區位優勢的、公司網點空白且經濟發達等地區增設營業網點,或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將現有營業部升級為分公司;對連續三年虧損且扭虧無望的分支機構或區位設置不合理的分支機構,經過公司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后可進行撤并。國信證券則打造了以金太陽App為核心的“1+N”數字化財富管理平臺,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多渠道服務一體化。同時,持續打造“鑫投顧”證券投顧服務、“鑫智投”基金投顧業務和“鑫私享、家庭信托”等高凈值客戶定制服務,對客戶精準畫像、產品分類分級,實現客戶與產品的精準匹配,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建議。中銀證券曾表示,“公司著力推進科技賦能下的個人客戶財富管理轉型和機構客戶生態圈建設,著力打造賦能型總部和全功能分支機構”。
業內觀點:
應在差異化服務上做深做強做細
2008年以來,全國證券公司“跑馬圈地”,營業部及分支機構數量不斷增長。從2022年開始,券商經紀業務的創收能力出現下滑。Wind數據顯示,2022年行業平均經紀業務收入為25.98億元,收入同比下降17.52%;2023年,該收入下滑至24.01億元,同比下降8.82%,較2021年的29.13億元縮水17.58%。面對此下滑趨勢以及經紀業務的營收壓力,券商通過裁撤營業部實現降本增效,以縮減成本提高效率。
證券業內資深人士王劍輝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傳統上來說,頭部券商過去依賴于龐大的線下營業網點布局成就了做大甚至做強的愿望,但隨著經營環境的變化和科技水平的發展,原來的優勢基礎已經更多地變為負擔,他們首當其沖需要壓縮網點設置和成本支出。“不過,大券商雖然營業網點多,但可能因為客戶群體多,攤銷后的平均成本相對偏低。相比之下,中小券商沒有這方面的經濟優勢,更需要壓縮網點設置。”王劍輝表示。
“券商經紀業務依賴實體網點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競爭更多要依賴差異化的理財和交易服務。”王劍輝表示,當前,券商的同質化競爭比以往更嚴重,以前線下網點時代,大家可能還會考慮理財經理等人員因素,但現在到了網上,相同的業務已經沒有任何區別,所以未來競爭應在差異化服務上做深做強做細;要進一步提升科技化的水平,保證平臺交易安全可靠準確及時。同時,展業要著重以合規為優先,不能夠再以速度和規模“論英雄”。
(大眾新聞·半島新聞記者 王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