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制造業發展退稅114.2億元!青島市財政加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4月24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第十場“強信心 亮舉措 促發展”主題系列發布會。青島作為山東發展的龍頭,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對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出明確要求。市財政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產業創新發展支撐,激發新質生產力發展活力
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路徑。發布會上介紹,青島市財政局圍繞構建“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加強資金統籌和政策集成,推動以產業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一是推動先進制造業培育“新優勢”。修訂出臺加快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2024年支持制造業發展的減稅降費退稅114.2億元。加大制造業企業技術改造支持力度,一方面,全力爭取國家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爭取中央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2億元,支持全市工業領域10個項目開展大規模設備更新,2024年累計發放設備更新貸款財政貼息資金近4000萬元。另一方面,統籌資金加大技術改造獎補力度,2024年市級財政投向企業技改的資金達10.97億元,帶動全年工業技改投資增長8.9%,上拉全市投資增速1.1個百分點,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居副省級城市第二名。2024年,青島入選全國首批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在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排名中升至第6位。
二是支持新興產業激活“新引擎”。將新興產業園區作為打造產業新賽道的關鍵抓手,累計向8個新興產業園區撥付市級資金14億元,支持園區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承載能力,2024年8個園區規上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500億元,營收規模過百億的園區增加到3個。塑強創新型產業集群,推動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2個集群向世界級邁進,儀器儀表、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2個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聚焦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制定加快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財政政策22條,市級財政累計投入超5億元,助推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入選首批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統籌中央、市級資金4億元,支持四個細分行業600家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
三是推動海洋經濟釋放“新動能”。堅持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積極爭取青島港作為離境港的啟運港退稅政策落地實施,退稅時間提前5-20天,累計1104家企業享受政策紅利,進一步提升青島港作為區域性航運樞紐的地位作用。制定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綜合性產業政策15條,累計兌現中央、市級財政資金1.4億元,推動現代漁業轉型升級、海洋裝備提質增效和海洋人才招引集聚。制定現代海洋英才激勵辦法,集聚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55家、海洋人才超37萬人。制定海洋高能級研發創新平臺建設支持政策,支持海洋智能裝備、海洋信息等重點產業領域關鍵技術攻關56項,培育涉海高新技術企業502家,同比增長26.8%。
深化科技資金投入改革,增強新質生產力發展動力
近年來,市財政局持續探索深化改革,著力優化提升財政科技資金使用效益,為推動科技強市建設夯實基礎、做好支撐。
一是全力支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強化科技強市政策供給,實施科技財政金融政策協同,引導帶動社會資本向科技創新領域和科技型企業集聚。一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市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穩定增長機制,自2025年起,市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連續5年增長10%以上,2025年已按增長15%的幅度安排預算。另一方面,不斷優化支出結構,產業培育專項資金占比超過七成,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投向新能源、新材料、基因技術、海洋科技等前沿科技和產業領域,支持開展前瞻性、引領性研究和技術攻關。
二是大力推進財政資金“撥改投”改革。探索財政資金股權投資新模式、新路徑,聚焦科技創新、人才引育、種業振興等領域分別設立“碩果金”“人才金”“種子金”,變“財政撥款”為“股權投資”,變“一次投入”為“滾動支持”,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支持海洋創新藥研發、超算運維、新能源山東實驗室等重大項目,累計以10億元財政資金帶動27億元社會資本跟投。
三是扎實推進財政科研經費管理機制改革。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支持嶗山實驗室、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青島)經費使用“包干制+負面清單”改革,在此基礎上,持續擴大試點范圍,對自然科技基金青年專項、科技惠民專項中生命健康類研發項目,探索實施包干制試點,優化完善政策設計,賦予其更大的資金使用自主權。統籌資金支持設立青島市自然科學基金,支持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科技前沿探索,培養基礎研究領域青年人才隊伍,激發創新活力。
強化財金協同聯動,凝聚新質生產力發展合力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資本助力,市財政局以政府引導基金為抓手,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本加大對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支持力度,為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注入“源頭活水”。
一是優化完善政策制度。印發《青島市政府引導基金管理辦法》,通過一系列政策組合,提升政策吸引力,放大引導基金效能。建立政府引導基金績效評價制度,實施政府引導基金差異化評價,對投資領域分散、不符合青島重點產業發展方向的基金,通過調整優化投向等方式提升效能。
二是構建“一產業一基金”體系。發揮政府引導基金參股基金、國有企業基金和各類社會化創投風投基金作用,圍繞“10+1”創新型產業設立基金,集聚形成金融資本支持產業發展的全鏈條基金群,為企業提供全周期投資服務。截至目前,市政府引導基金以191.3億元認繳出資,撬動社會資本設立144支基金,認繳規模1459億元,財政資金放大近8倍。參股基金累計投資青島項目536個,投資額270億元,其中,投向種子期、初創期、早中期項目及科技型、創新型項目占比超過90%,支持17家企業成功上市,150家企業被評為獨角獸、專精特新“小巨人”、瞪羚、隱形冠軍等。
三是大力引入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加強與中央、省基金聯動,爭取與國家級大基金、省級引導基金及央企、省屬國企等合作設立基金,其中,15支基金與國家級大基金合作,32支基金與省級引導基金合作,共吸引資金超130億元,重點支持前沿科技領域和產業鏈關鍵環節。搶抓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金融AIC)擴大股權投資試點機遇,推動市政府引導基金在全國18個城市中率先實現與5家金融AIC全部簽約合作,擬在青島設立總規模152億元的8支基金,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支撐。
下步,市財政局將加強統籌、加快推進各項政策舉措,提高財政賦能的精準性、協同性和有效性,推動形成政策合力。一是統籌好各類資金、資產、資源,綜合運用基金引導、撥投結合、融資增信等方式,精準提供靶向支持。二是優化政策兌現方式和流程,推動政策“即申即享”“免申即享”“直達快享”。三是持續深化政企聯動、財稅聯動、財金聯動,促進各方面政策形成組合效應、疊加效應、乘數效應。四是強化績效管理,定期對政策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對執行效果不佳的政策及時予以調整或退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大眾新聞·半島新聞記者 張林盛)
- 集聚創新應用,打造“精·智城管”!青島市智慧化城市管理創新應用場景大賽成功舉辦
- 【青島市優勢診療???| 國家臨床重點??啤壳鄭u市中醫醫院(市海慈醫院)護理學
- 青島市盲校走出的追光者:黃鶯以堅韌之姿書寫不凡人生
- 熱血為民,黨員先行!青島市第二十六個公務員獻血日正式啟動
- 首個軍休干部健康服務驛站啟動!山東省慢性病醫院、青島市軍隊離休退休干部服務中心聯合構建軍休干部健康管理新模式
- 警惕 “沉默的病原體”!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ICU成功救治罕見惠普爾養障體感染患者
- 6月青島市全市新房成交12152套,環比+52.6%
- 青島市招生考試及校外培訓管理服務咨詢電話
- 夏夜有燈,為愛守候!7 月 2 日起,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暑假夜門診溫暖重啟
- 青島市委政法委、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授予張小龍“青島市見義勇為模范”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