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盲校走出的追光者:黃鶯以堅韌之姿書寫不凡人生
6月30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盲人女博士黃鶯作為第七屆全國自強模范代表,用從容的講述將視障群體的奮斗故事帶到公眾視野。這位從青島市盲校走向全國舞臺的追光者,用二十余載的堅持與熱愛,詮釋著教育改變命運的力量,而青島市盲校的時光,正是她人生逆襲的起點。
盲校求學:在黑暗中觸摸希望的微光
黃鶯的世界在兩歲時因高燒蒙上陰影,視網膜色素變性讓她失去視力。但生性倔強的她拒絕被 “盲人按摩師” 的單一未來定義,初中畢業后毅然前往青島市盲校,尋找更多可能。彼時的她或許未曾想到,這所學校將成為改寫命運的關鍵轉折點。
據了解,1993年,在中國殘聯和教育部的關懷下,青島市盲校成立了全國首個全日制盲人高中部,在這里,學生們所學的文化課知識與普通學校并無二致。2014年,就讀高二的黃鶯第一次聽說盲生可參加普通高考的政策。“當時既興奮又忐忑,不確定自己能否跨越重重障礙。”黃鶯告訴記者。關鍵時刻,青島市盲校的老師們用行動給予她底氣。一次關于高考的動員會上,化學老師給大家現場讀了一道題,要求學生作答。當黃鶯與同學們順利解出難題時,老師才揭曉這是往年的普通高考真題,老師直言他們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并不比其他人差,一定不要妄自菲薄。“那一刻,我忽然意識到,原來我們和普通考生站在同一片知識的海洋里,只要有方法,就能游向彼岸,我可能真的不需要過于糾結”,這次被老師如此直觀、了然地以同等于常人的眼光看待,徹底點燃了黃鶯挑戰高考的勇氣,也堅定了她通過高考改變人生的決心。
接下來的日子里,青島市盲校為三名備考學生每周每門課增設專屬輔導課;面對數理化教材中的圖形符號,教師團隊分工將題目準確描述并錄成音頻;資源中心將海量高考真題轉化為盲文版、電子版;在學校和老師們的團隊式攻堅和支持下,黃鶯和同學們在高考賽道上健步如飛,不斷超越……
破繭成蝶:從盲校教室到重點高校的蛻變
2015年,黃鶯回到寧夏參加高考,以高出理科一本線85分的成績被武漢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專業錄取,成為寧夏首位通過普通高考進入重點高校的盲人學生。這份成績的背后,是青島市盲校三年的精心培育。“在盲校,我們不僅學會了知識,更學會了如何與困難共處。”黃鶯說。學校所推行的教育模式,讓她既能享受特教關懷,又能學習普高課程,為進入主流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進入大學后,黃鶯延續著在盲校養成的堅韌品格。面對高等數學符號識別難題,她抄寫 300 頁盲文筆記;為讀懂文獻,她用讀屏軟件逐字聆聽。最終,她連續三年綜合測評班級第一,成功獲得全國最美大學生、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等榮譽與獎勵,并在大四時以綜合測評專業第二的成績獲得研究生保送資格。2019 年,黃鶯被保研至武漢理工大學政治學專業,2022年,她又考上武漢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在學術道路上不斷攀登新的高峰。
主動作為:用切實行動引領社會風尚
“除了看不見,我什么都能做”,作為第七屆全國自強模范代表、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位通過高考進入全國重點大學的盲人學生,雙目失明的黃鶯用漫漫求學路,詮釋了新時代殘疾人的奮進力量。她也一直用自己的所學和所得,在社會的熔爐中成長、歷練和蛻變,并用自己的行動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2023年,黃鶯開始涉足短視頻領域,與室友一起記錄視障群體的真實生活,視頻內容涵蓋日常起居、獨立出行、學習娛樂等方方面面。在她的視頻里,有熟練使用手機點外賣、依靠觸摸化妝的片段,還有勇敢邁出家門,獨自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身影。這些畫面打破了大眾對視障群體只能困于家中、生活無法自理的刻板印象,吸引了超百萬粉絲關注,網絡總播放量突破15億。
黃鶯的短視頻不僅改變了大眾認知,更切實推動了社會無障礙環境的改善。一次,黃鶯在武漢嘗試使用蘿卜快跑無人駕駛服務時遭遇挫折,由于停車地點找尋困難,她第一次打車就 “被拒載”。黃鶯的出行體驗引起了蘿卜快跑官方的重視,企業著手升級無障礙功能,助力視障人群獨立出行。蘿卜快跑迅速行動,不久后就上線了包含藍牙自動解鎖、語音開關車門、全場景語音交互在內的 “無障礙關愛功能”,切實滿足了特殊群體的實際需求,提升了服務效能。
除了蘿卜快跑,黃鶯的視頻還引發了其他企業對殘障群體的關注。一位企業HR看到視頻后,對殘障群體有了全新認識,主動錄用了一名單手殘疾的應聘者;一些企業也開始積極探索和推進無人駕駛等技術在無障礙設計方面的完善,只為讓殘障群體出行更加便捷。此外,黃鶯關于盲道的視頻同樣產生巨大影響,視頻里,盲道被汽車、電動車隨意占用,被樹木、垃圾桶阻擋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些內容一經發布,迅速引發網友熱議,網友們紛紛表示今后會自覺維護盲道暢通。
薪火相傳:帶著母校精神照亮他人
如今作為博士研究生,黃鶯始終銘記青島市盲校 “自尊、自信、自強、自立” 的校訓。“是母校讓我相信,視力的缺失不代表能力的殘缺。” 她與母校老師保持著密切聯系,每到新年和教師節的時候,都會主動給老師發去祝福信息。今年下半年,她將受邀重返青島市盲校,以學長身份分享成長經驗。“希望學弟學妹們知道,人生沒有標準答案,只要心懷希望,每條路都能通向光明。”
從青島市盲校的教室到國新辦的講臺,黃鶯的故事不僅是個人奮斗的縮影,更是特殊教育成功實踐的生動注腳。她用行動證明,優質的特殊教育不僅能賦予殘障學生生存技能,更能點燃他們追求卓越的火種。
半島全媒體記者 郝春梅(圖片由黃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