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拍引流,擊穿信任的天花板
2025-04-22 17:01
大眾報業·半島網閱讀 (23904) 掃描到手機
前幾天,一家鹵鴨店店員因主動為顧客更換變味鹵鴨躲過天花板掉落的故事,被網絡捧為 “好人有好報” 的即時版;而近日,這則視頻卻被扒出是精心策劃的擺拍。這場荒誕劇讓網友直呼:“奧斯卡欠店員一個小金人!”
對于通過虛假、不實內容博取流量的行為,平臺已經對該賬號禁言30天,限制營利權限60天的處罰。而我們更應該看到,這場鬧劇的背后,是流量經濟催生的畸形生態。當“正能量”成為可以變現的流量密碼,就會有部分商家、機構動起歪腦筋:既然化身“編劇”收割流量就能輕松賺錢,那還有什么必要下苦功夫去好好打磨產品、認真服務顧客呢?于是我們就能看到一些賬號開始利用公眾對食品安全的焦慮、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對“善有善報”的期待,對“幕后真相”的好奇……炮制出各種所謂的“沖突”,吸引網友的眼球,從而達到收割流量的營銷目的。
擺拍的鬧劇終會落幕,但留給我們的思考遠未結束。如果放任,這種充斥著營銷的短劇式擺拍,會讓越來越多的人對網絡信息失去信任,而要根治這一亂象,必須要打出 “組合拳”:平臺應加強 AI 審核,對 “正能量” 視頻設置更嚴格的真實性校驗;監管部門需完善法律法規,對多次違規的 MCN 機構實施跨平臺的封禁。除了監管到位,公眾也應該真的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對那些 “感動全網” 的劇情多問一句 “這是真的嗎?”。
真正的善意本就不需要通過劇本來表達。畢竟作為真正掏了錢的消費者,我們需要的是理想的產品,而不是蹩腳的演技。整場鬧劇里只是苦了那只鹵鴨,“鴨”生殺青之后沒成為美味,反倒成了戲精們抓馬演繹的道具。
(文/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