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風險理財最近為啥一直跌?低風險并不意味著完全無風險,債市波動等致部分R1理財收益承壓
“明明買的是R1低風險理財,最近一直跌!”近日,記者接到市民張先生反映,自己買的低風險理財出現虧損。近期,R1級理財產品虧損現象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多位投資者表示,自今年2月以來,他們購買的R1級固收類理財產品出現虧損,顛覆了他們對低風險理財產品“穩賺不賠”的傳統認知。據相關數據顯示,多家銀行理財公司的R1理財產品近一個月的年化收益呈現負數,市場整體收益率也呈現下滑趨勢。業內人士分析,債市波動等多重因素導致R1理財產品收益承壓。理財經理提醒投資者需增強風險認知,理性看待R1理財產品的風險與收益,并建議通過多元化資產配置來降低風險。
市場現狀:
部分R1級理財現虧損
記者調查發現,張先生購買的低風險理財出現虧損并不是個例。自今年2月以來,多位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稱自己購買的R1級固收類理財產品出現連日虧損,部分帖子引發近千條評論熱議。在許多投資者的認知中,R1級(低風險等級)理財產品幾乎被視為穩健收益的代名詞,普遍認為其不會出現虧損的情況。據Wind數據,中郵理財郵銀財富惠農鴻運2022年第21期產品近1月年化收益為-1.3%,而其說明書顯示,在中郵理財產品內部風險評級中,R1級代表低風險水平,產品凈值波動性很小,凈值回撤可能性及幅度很小,發生投資損失可能性很小,客戶獲得正收益可靠性很高。
據Wind數據,截至3月18日,中銀理財、中郵理財、寧銀理財和北銀理財均存在R1理財產品近1月年化收益為負的情況。其中,中銀理財有R1產品近1月年化收益為-2.6%,中郵理財有9只產品近1月年化收益為負。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截至3月16日,理財公司存續開放式固收類理財產品(不含現金管理類產品)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為1.16%,環比上周下跌0.57個百分點;理財公司存續封閉式固收類理財產品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為0.92%,環比上周下跌0.72個百分點,已經連跌四周。
原因分析:
多重因素致產品收益下滑
“資管新規落地后,‘保本保息’已成為歷史?!笔心蠀^一國有銀行的理財經理向記者表示,實際上,R1理財產品雖然以短債、貨幣工具為主,但債市一旦波動,其凈值也會受到影響,R1對應的風險等級是低風險,意味著虧損概率小,但也不承諾保本。至于產品虧損的具體原因,業內人士表示,這受多方面的影響,主要包括債券市場波動、股市的“蹺蹺板”效應等。
普益標準認為,固收類理財收益率下滑與近期債券市場回調具有一定的關系。近期,在資金面處于緊平衡、權益市場回暖,以及經濟利好政策預期等因素的影響下,債市的交易情緒受到一定的壓制,使得債市整體持續調整并進入下行區間。受此影響,以債券為主要持倉資產的固收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同步出現下降。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向媒體表示,債券市場波動主要通過價格和利息收入兩方面影響固收類理財產品。當債券市場利率上升,已發行債券價格下跌,理財產品持有的債券市值縮水,直接導致凈值下降。若理財產品在市場波動時賣出債券,會出現實際虧損的情況。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資金面緊張也是造成R1理財產品虧損的重要因素之一。2月份,央行實施凈回籠資金操作,導致銀行間市場資金面趨緊,進而推高了債券收益率,并促使債券價格下跌。這種價格下跌直接影響到R1理財產品中債券資產的價值,進而導致產品收益下降。另外,股市的“蹺蹺板”效應也會對R1理財的收益產生負面影響。
業內提醒:
“低風險”不等于“零風險”
針對近期債市調整導致的固收類理財產品凈值回撤現象,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相繼發聲以穩定投資者情緒。興銀理財表示,債市調整已持續約2個月,接近過去2年債市調整周期的上限,且從收益率角度看,無論是短端的1年期國債收益率回到去年8月水平,還是長端的10年國債收益率上行近20基點,均接近或達到過去調整幅度的上限,這些信號均表明債市調整可能接近尾聲。盡管短期受季末資金波動和機構行為影響,市場利率可能在高位震蕩,但興銀理財認為未來債市進一步調整的空間有限。
平安理財也表示,盡管需要警惕階段性調整,但考慮到當前宏觀環境與2022年的差異,本輪債市發生極端行情的概率較低,不具備趨勢性熊市基礎。招銀理財則提醒投資者,債市波動既是機會也是風險,要求投資者具備更強的資產配置能力以應對挑戰。
“還是有不少投資者誤將‘低風險’誤解為‘零風險’,從而忽視了產品可能存在的風險。”市南區一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向記者介紹,雖然R1級理財產品通常被認為低風險,但并不意味著完全無風險。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應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和風險提示,了解產品的投資范圍、收益分配方式以及可能面臨的風險因素。同時,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視了潛在的風險。
業內人士還建議,面對R1理財虧損的情況,投資者應保持冷靜、理性分析并靈活調整投資策略。通過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和穩健的投資方式,降低風險并提高投資回報。他表示,大額存單、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貨幣基金、穩健型基金組合以及銀行結構性存款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同時,投資者也要不斷學習投資知識,提高自己的投資水平,以應對復雜多變的金融市場。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投資者更應保持冷靜和理性,避免盲目跟風或恐慌性拋售。
(大眾新聞·半島新聞記者 姚文嵩)
- 銀行理財吸引力持續上升 “年中考”成焦點
- 財經觀察丨存款利率進入“1時代”,年輕人開始攢“新三金”!普通人如何理財?
- 超31萬億!銀行理財規模重回高位
- 基金公司要與基民“同甘共苦”!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一季報發布:理財規??s水,投資者卻熱情高漲
- 每天增長1000億,投資求穩的人涌向銀行理財
- 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發布風險提示:警惕涉保險領域“代理退?!薄按砭S權”風險
- 中國研究機構開源DeepSeek-R1多芯片版本
- 陽光保險完成DeepSeek-R1模型私有化部署,持續深化科技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 多家銀行下調個人美元產品利率!年內美元理財存續規模較去年年底接近翻倍,降息周期下美元理財能否“熱”下去
- 存1萬元日賺不到4毛錢!收益率向下市場規模向上,活錢理財還能不能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