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丨每個大棚增收一萬多,訂單式農業讓村民敢跟小販“掰手腕”
“以前聯系小販來收購,價格使勁壓,現在好了,我們的貨能夠直供連鎖商超,小販出價低了我們就不賣給他們,去年一年一個大棚多收了一萬多塊。”日前,在平度市仁兆鎮官路村的黃瓜大棚里,村民孫強高興地告訴記者,去年一個兩畝半的大棚純利潤達到15萬元,較之前增收一萬多。
不愁銷路,是每一個種植戶的愿望,在平度市仁兆鎮越來越多的種植戶實現了這樣的愿望,青島平度市仁兆鎮的青島兆合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全產業鏈布局和國際化戰略,不僅成功與眾多大型商超簽署銷售協議,還將蔬菜遠銷中東、印尼等國際市場,實現訂單式農業。
大棚黃瓜每天入賬2000元,一年純利潤15萬起
19日上午9點多,平度市仁兆鎮官路村東側的一排大棚外,停著一輛前來進貨的貨車,這個季節,正是大棚黃瓜上市的日子。“我種的這個黃瓜品種是我們俗稱的‘地黃瓜’,這是平度市的連鎖超市來進貨,你看另外十幾桶,那是友客超市定的貨,馬上就來取。”種植戶孫強滿面笑容,“現在提前幾天就有建立長久聯系的客商訂貨,這幾天價格比較穩定,每斤3元錢。”
記者了解到,孫強種植的這一大棚黃瓜是春節前栽上的苗,目前已經采摘半月有余。“現在進入了采摘高峰期,每天的產量在六七百斤,一天的銷售收入在2000元左右,預計這茬黃瓜可以采摘兩個多月的時間。”看著大棚里不斷成熟的黃瓜,孫強眼中滿是收獲的喜悅,“根本不愁銷路,這多虧了我們的共富公司。”
孫強口中的共富公司是青島兆合科技有限公司,這是由13家合作社共同入股成立的一家公司,集全鎮之力成立的這家共富公司充分發揮平臺的優勢,在農產品銷售這方面廣開渠道,解決了種植戶的后顧之憂。“之前我們種大棚,都是求著小販來收貨,價格被壓得很低,現在我們的共富公司為我們聯系固定的大客商,到地頭進貨,收購價格比自己賣要高,以我現在種植的黃瓜來說,每斤收購價要高出兩三毛錢。”
每斤黃瓜收購價多兩三毛錢,看似不起眼,在孫強眼中卻是一筆很大的收入。“按照一天出600斤來算,就多收入100多塊錢,一個月就是三四千元,一年算下來這一個棚就多賣兩萬多元。”孫強說,多出來的部分,種植戶與共富公司分成,自己一年多掙個一萬多塊錢很輕松。
孫強介紹,去年自己的大棚一年種了三茬黃瓜,純收入在15萬元以上。“一年半的時間,我投入建大棚的25萬就能掙回來了,下半年貸款就還上了。”
二期八個大棚即將開建,報名承包的村民排起了隊
共富公司幫忙找銷路,種植戶只管種植,少了后顧之憂。2023年底,與共富公司合作的8個大棚讓官路村的村民看到了收益。“今年我們村已經與共富公司達成協議,準備開啟二期項目的建設,再建8個大棚。”官路自然村黨支部書記孫思波告訴記者,目前建大棚的土地已經完成了土地流轉。
記者了解到,今年這八個大棚的建設模式與已建成的大棚有了區別。“一期的八個大棚是有種植經驗的村民自己出資,村里出地,共富公司包銷路聯系低息貸款,村民自己貸款建大棚,今年的這八個大棚是共富公司出資建設,建成后出租給有意向種植的村民,每年收取一定的租金。”孫思波告訴記者,這種方式減輕了村民的貸款壓力,“一期的成功讓村民看到了甜頭,現在已經有近20個村民找我,表達了想要承包大棚的想法,二期的8個大棚現在看來都不夠分的。”孫思波告訴記者,由于報名人數比較多,屆時很可能要抽號決定大棚的承包權。
“自從共富公司成立后,我們村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村里的路面也硬化了,也安裝了太陽能路燈,路口的減速帶也安上了。”孫思波說,受益于共富公司的托底,村集體也有了收益。“之前村里賬上哪有錢,現在村集體也有了固定收益,我們逢年過節也會給村里的困難群體和老人發放一些福利。”
農業出海,農產品走出國門
建大棚,為種植戶的銷路兜底,青島兆合科技有限公司不僅與本地商超合作,還打通了上海山姆超市、盒馬鮮生等渠道,讓仁兆農產品輻射全國市場。同時,青島兆合科技有限公司還將銷售目標瞄準國外市場,構建了從種植、加工、貿易到品牌運營的全產業鏈布局。
“你現在看到正在往集裝箱里裝的就是我們本地的大頭菜,這些大頭菜準備發往韓國。”在倉儲中心,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每天有十幾個集裝箱的大頭菜從這里發往韓國。“這些訂單就是我們共富公司通過青島海商商品交易中心等平臺給我們找來的。”
記者了解到,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青島與中亞、東南亞等地的農產品貿易持續升溫。青島兆合科技有限公司緊跟這一趨勢,通過與中東、印尼客商合作,成功將青島優質蔬菜銷往海外市場。
作為“共富公司”,青島兆合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合作社聯合持股,將農民納入利益共享體系,既保障了農戶收入,又確保了企業原材料供應的穩定性。“從農戶的單打獨斗,到抱團取暖,共富公司給我們種植戶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平臺,村民種植的積極性大增,也切切實實得到了實惠。”孫思波說。
(半島全媒體記者 尹彥鑫 劉文 王曉雯)
- 青島故事|“95后”越野摩托大賽冠軍回鄉創業種香菇!籌資80余萬建大棚,畝均產值超十萬
- 濰坊高密:現代農業春潮涌 大棚櫻桃映“豐”景
- 下鄉記|平度近千村用上“大棚濕地”,生活污水變清水
- 青島即墨:大棚育苗忙 “蔬”寫春耕好風光
- 全區年度育苗量近1億株!即墨區大棚育苗忙,“蔬”寫春耕新希望
- 春來早!立春時節探果園,平度大棚櫻桃已謝花坐果
- 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丨小辣椒跨國旅行記!在巴基斯坦訂單式種植預產500噸,返鄉膠州再“強身”
- 保障“農田”,溫暖“心田”—— 全國首單“大棚作物完全成本保險”落地陽光財險
- 我和我的城市丨蔬菜“超級工廠”!溫光水肥氣全由智慧大腦控制,產量是普通大棚的6至8倍
- 半島V視|智慧大棚無土栽培!每個能賣一塊錢的櫻桃番茄是這樣種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