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城市丨蔬菜“超級工廠”!溫光水肥氣全由智慧大腦控制,產量是普通大棚的6至8倍
半島全媒體記者 陳亞梅 實習生 吳新越
“云”種菜,你見過嗎?通過大棚的智慧大腦能實現溫、光、水、肥、氣一體化操作,隔空用一塊小屏幕就能種菜。如今,在智慧大棚里種菜,不再靠天吃飯,而是靠“腦”吃飯,種植也告別了延續了幾千年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狀況。
9月19日,記者來到萊西市凱盛浩豐智慧農業產業園,這里有著全國先進的智慧玻璃溫室。
自動開關幕布、噴霧調濕、澆肥……這個溫室智能還環保
下午1時,記者來到智慧農業產業玻璃溫室的第一期種植基地,還未步入溫室,透過大落地窗,一眼望不到頭一片綠色便躍入眼簾,還有用來物理防蟲的黃色膠帶。
一米多高的西紅柿藤順著繩子攀爬,藤上結出了綠色的果實,青翠欲滴。有的藤蔓上還掛著黃色的花,硬幣大小的雄蜂撲扇著翅膀,辛勤地授粉。
緊挨溫室落地窗的是自動化水肥車間,4個五六米高、直徑三四米的罐子里儲存著西紅柿所需肥料。
這里的西紅柿不長在土里,而是長在放在架子上的一個個盒子里,盒子內部鋪設巖棉基質,肥料靠一根細細的管道運輸。工作人員根據觀察到的生長情況,及時調整肥料的配方。
“水肥一體化有一個肥料的基礎配方,也叫母液桶。我們會每兩周,會根據植株的生長情況,在母液桶內添加其他西紅柿所需營養?!比R西基地的經理高松介紹。
正說著,環控幕布緩緩關閉。高松說,“這個幕布可聰明了,它能夠根據外界氣溫和光照調節角度,傾斜到適宜的位置,保證溫室內適宜的溫度與光照?!苯又?,他又指向了旁邊的噴頭,“這個噴頭叫高壓迷霧噴頭,調節溫室內的濕度,當濕度不夠,它會自動噴霧,給溫室增濕度?!?/p>
除了能自動避陽光,自動加濕。這個智慧溫室還環保節約水,這里的西紅柿喝的是雨水,溫室有一個凹槽型的屋頂,專門用來收集雨水?!皬奶於档挠晁皇占鎯ζ饋恚涍^特殊工藝處理后,就可以用來進行潮汐式灌溉。雨水占總種植用水的90%多。”高松說。
1000多個傳感器、800多個執行器成就智慧溫室,產量是傳統大棚的6-8倍
溫室內智慧大腦處理信息,離不開“細胞”的運作,這里分布著1000多個傳感器,800多個執行器,能實時將溫室內的溫、光、水、氣、肥,這些數據傳輸到智慧大腦中。
而智慧大腦就“藏”在自動化水肥車間旁的中控室內。中控室面積不大,一臺電腦和一塊大屏組成了溫室的智慧大腦?!爸腔鄞竽X的關鍵是系統,我們技術人員的手機上都有這個系統,不在中控室也能遠程操控溫室內的溫、光、水、氣、肥。”高松說。
“整個園區占地面積540畝,種植面積450畝左右,有兩個種植區和一個育苗區,主要種植櫻桃番茄和粉番茄。種植周期是每年8月底到第二年7月結束。僅一期溫室就能生產2500多噸?!备咚山榻B,因為種植周期比傳統種植長5-6個月,而且不受溫度和降雨的影響,產量穩定,這里的西紅柿畝產量是傳統種植大棚的6-8倍。
今年因高溫及降雨對傳統大棚西紅柿的產量影響很大,但在這里不受天氣影響。而且由于西紅柿的品質穩定,一顆櫻桃番茄售價達到一元,一串198克的西紅柿能賣十七八元。
西紅柿的茁壯成長也離不開育苗環節,這里的育苗區占地4萬平方米,是亞洲單體最大、設備最先進的智能育苗工廠。其中,“雙頭雙花”育苗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年育苗量可達500萬株,傳統穴盤苗年育苗量1.5億株,實現100%自主育苗。
“很先進!在這干活,干凈也挺輕松”
下午2時,伴隨著卷簾門上升而發出的鐵片摩擦聲,穿著綠色上衣,黑色褲子的一行新農人井然有序地走進大棚。
“我在這邊工作兩年半了,做植物保護工作?!彼{黑色的帽子遮住了李海燕額頭,綠色短袖外邊套著深綠色的圍裙,胳膊也被黑色的冰袖裹住。像李海燕一樣做植物保護工作的,一共有四人。李海燕介紹,“我們每天的工作都不一樣,最主要的是要把苗的數據測完。”基地每周四都會統一觀測番茄苗的數據,來觀察番茄苗在一周內長了幾穗果,開了幾穗花?!拔覀冇幸粋€紙質的表,測完了就會記錄下來。除了觀察番茄苗的數據,還要每周兩遍巡查苗的生長情況??纯此鼈冇袥]有病變,有沒有長蟲,或者是其他的異常情況。該清理的清理,該上報的上報?!崩詈Q嗾f。
李海燕今年43歲,家住基地隔壁的東龍安莊,上下班非常方便。她在進入萊西基地前,從事的是與農業毫無關系的皮包行業?!拔抑皼]接觸過農業,小時候也沒怎么下地干過活?!崩詈Q嗾f。剛了解到萊西基地是利用無土栽培技術種植番茄時,她一度感覺不可思議。李海燕回憶說,“剛來的時候也好奇,感覺無土栽培怎么可能會長種苗呢。后來過來一看,確實很先進!”
不同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耕,大棚內的工作更加的干凈、衛生、富有科技含量?!拔覀冊诩依锏奶锏馗苫?,可能會弄得滿身都是泥。但是在大棚里就比較干凈,也挺輕松的。”李海燕告訴記者,她每月的工資在4000元左右。
產業園已帶動300余位農戶從事智慧農業生產,腳踩泥土的農民變成了新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