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聚焦山東濱州:以藍色逐夢未來
齊魯網(wǎng)·閃電新聞11月3日訊 今日出版的《光明日報》在第3版以《以藍色逐夢未來》為題,聚焦山東濱州海洋發(fā)展。文章提到,早在秦代,這片土地就有“渤海雄邦”的美名。如今,海洋食品、海洋生物醫(yī)藥等特色產業(yè)發(fā)展迅速,藍色成為濱州最具代表性的色彩之一。
以下為文章全文:
“后周顯德三年(公元956年),始置濱州……”一千多年前,一座城選擇以“濱”為名,與“渤海之濱”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便是今天山東省濱州市之由來。
早在秦代,這片土地就有“渤海雄邦”的美名。如今,海洋食品、海洋生物醫(yī)藥等特色產業(yè)發(fā)展迅速,藍色成為濱州最具代表性的色彩之一。
濱州毗鄰渤海灣,擁有1896平方公里海域、130余萬畝沿海灘涂,126公里海岸線連綿不絕、美景不斷。
在魯北鹽場,整齊排列的鹽田呈現(xiàn)出色彩斑斕、絢麗多彩的獨特風景,“七彩鹽田”如詩如畫,宛如一塊平鋪在大地上的調色盤。每年農歷二月二,北海經濟開發(fā)區(qū)群眾便會聚集在脊嶺島龍王廟和岔尖漁港碼頭祭海祈福,感恩大海的饋贈,祈愿四海平安、風調雨順、漁鹽豐收……依托貝殼堤、灘涂、海鹽等世界級海洋資源,濱州發(fā)展灘涂游樂、海鹽康養(yǎng)、海洋休閑等產業(yè),培育臨海龍頭企業(yè)品牌,推出高質量臨海文旅爆款產品,打造臨海旅游新目的地、打卡地,迎接四海賓朋。
濱州附近海域特殊的氣候及海水條件,孕育了豐饒的物產。
濱州海域是全國主要漁場之一。渤海灣蝦皮早已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鹽田蝦產量居全國第1位;豐年蟲卵年加工量3000噸、產值12億元,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蝦貝蟲藻”特色漁業(yè)產品經濟發(fā)展迅猛。
海洋不僅滿足了人們舌尖上的渴望,還在滿足著人們對藝術的追求。看似普通的貝殼,經過現(xiàn)代制瓷技藝加工后,“薄如紙、白如玉、聲如磬”的海洋貝瓷赫然問世,丹青畫手在貝瓷上找到了揮灑才情的空間,化貝為瓷、化瓷為藝,孕育了“中國海瓷藝術”這一嶄新藝術品類。作為調味必需品的海鹽,經過巧手工匠的精心制作,也成為“潔如玉、亮如晶”的鹽雕。
駛出渤海,便是浩瀚的太平洋,臨海區(qū)位塑造了濱州的開放品質。
濱州目前已與13個國家的14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與全球196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連續(xù)7年入選中國外貿百強市,成為山東省對外開放的重要陣地和聯(lián)通環(huán)渤海、面向東北亞的橋頭堡。
今年上半年,全市港口企業(yè)生產情況良好,港口貨物吞吐量累計達2601萬噸。港口外貿貨物的跨越式增長,標志著濱州港口發(fā)展對全市經濟外向度提升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2023年,全市工業(yè)營收達1.4萬億元,連續(xù)三年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yè)百強市;濱州已有53項產品產量或市場占有率列全國第1位、15項列全球第1位,金屬板材、商用廚具、繩網(wǎng)等特色產業(yè)品牌享譽海內外。
濱州正帶著夢想與激情,開啟新時代的藍色旅程。
- 半島聚焦|起猛了!航母開到樓下了!航母山東艦首次對外開放,香港沸騰
- 聯(lián)播+|激活藍色經濟
- 閃電評論|以“藍色引擎”驅動海洋經濟奔騰向前
- 半島聚焦丨歐洲最高46.6℃,日本經歷有記錄以來最熱6月!極端高溫今年為何更早、更猛?
- 聚焦全球水資源解決方案,2025青島國際水大會在青舉行
- 半島聚焦|勾起高考回憶!山東等多地開放歷年高考成績查詢,快來解鎖→
- 半島聚焦|熱搜!《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出版社:只是表達社會現(xiàn)象
- 半島聚焦丨沙漠里也能養(yǎng)螃蟹?蟹農收入翻番,還意外改良了鹽堿地?咋做到的?
- 半島聚焦丨新規(guī)今起施行!怎樣判斷你的充電寶能否帶上飛機?注意幾個關鍵詞
- 半島聚焦|青島籍著名美術家竇世魁逝世!作品陪伴了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