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謠“文采”不夠“科技”來湊?AI寫作不是這么用的
原標題:造謠“文采”不夠,“科技硬活”來湊?
為有效凈化網絡環境,依法打擊網絡謠言,2023年12月,公安部決定將2024年作為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專項行動年。黑龍江網警聚焦擾亂網絡空間秩序突出問題,堅持打防結合,以強有力的實際行動整治網絡謠言亂象。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讓我們可以更加高效地表達和傳遞信息。
目前,有很多AI寫作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效率,讓文字更加生動有趣、抓人眼球。然而,有人卻在這嗅到了“商機”,利用AI寫作工具編造謠言,企圖以此獲利。
發現“商機”
在日常操作中,網民王某發現一條“生財之道”。就是在某APP上參加發布作品賺取傭金活動,只要播放量達到獎勵標準,就可以有源源不斷的“零花錢”到手。
可是,王某自身寫作“水平”著實有限,雖然多次發表“小作文”,但因文章質量不夠吸引眼球,始終處于“零收入狀態”。
找到“幫手”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王某趕了一把“時髦”,發現可以依托某款手機軟件的AI題詞功能寫文章。
只要往系統里輸入帶有“殺人、失蹤”等敏感字眼,附以時間地點,就能自動生成文章,而且內容足夠“精彩”極易博取眼球。
就這樣,王某“筆耕不輟”,連續用這個辦法寫了7篇文章,并全部發表在該APP上,總計播放量迅速地達到了近3000次。
落入法網
王某利用AI編造的文字不僅駭人聽聞,而且很多地方還“明確”了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誤導讀者以為這些事就發生在本地。信息被大量網民點贊、留言、轉發,嚴重干擾社會秩序。
正當王某幻想著能源源不斷獲取“零花錢”的時候,網安大隊和轄區派出所的民警一起找上門來。
目前,齊齊哈爾公安機關對王某處以罰款,同時責令刪除相關謠言。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廣大網民要依法依規合理使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出于惡意目的,利用AI等軟件編造虛假、違法信息,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公安機關必將堅決依法嚴厲打擊。
- 鹽堿地裝上“云大腦”, 山東移動濰坊分公司5G+AI算法孕育“智慧麥浪”
- 半島調查丨AI填報高考志愿靠譜嗎?記者實測多款產品,這些“硬傷”需警惕
- AI視頻|暑假,有幾個提分小“姿勢”請收好
- 不僅能模仿你的臉,還能模仿你的聲線!這些AI新騙術要警惕
- AI重構千行百業 “青島產業”加速智變
- AI動圖站|品牌升級×場景煥新!青島這樣成為濱海消費新地標
- AI城事繪丨7月1日起正式開放!青島九大海水浴場各美其美
- 2025中國平安“勵志計劃”啟動 AI底座賦能青年學子創新研究
- 利用AI炮制“江蘇兩干部買方便面被通報”,涉事者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 山東省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研討會召開 青科橡新AI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平臺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