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邢茂榮,女,1976年8月出生,嶗山區中韓街道董家下莊社區居民。
主要事跡
世上最無私的愛是她向你傾盡所有,從不求回報,不摻半點瑕疵——這就是母愛。邢茂榮是中韓街道董家下莊社區的一名普通家庭婦女,卻也是兩個腦癱孩子的媽媽。邢茂榮和丈夫將全部精力都放在照顧兩個孩子上,經常忙得焦頭爛額。但生活的重擔沒有將邢茂榮壓垮,她總是陽光般的面對生活的挑戰。
孩子患腦癱,她微笑面對。2001年4月,邢茂榮一家迎來了第一個小生命,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悅當中。但沒過多久,邢茂榮就發現不對勁兒,孩子出現了一些異常表現,跟其他的孩子不太一樣,邢茂榮立刻帶著孩子去醫院做檢查。孩子患有腦癱并發癲癇,醫生的“判決書”猶如晴天霹靂,狠狠地將邢茂榮的心理防線擊得粉碎。邢茂榮回憶道:“當時看到檢查結果,整個人喘不過氣來,感覺既傷心難過,又心疼孩子。”
生活還要繼續,不會因為悲傷有任何改變。想到這里,邢茂榮和丈夫做了決定。夫妻倆互相鼓勵:“我們一定要堅強,孩子還需要我們照顧。孩子有身體上的缺陷已經很不幸了,所以我們每天要微笑著面對他,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
喂飯、翻身、擦洗、按摩、收拾大小便、洗洗涮涮……從那時起,邢茂榮每天都重復做著相同的事。為治好兒子的病,邢茂榮和丈夫帶著孩子輾轉多家醫院。康復治療的費用相當昂貴,對于一個普通家庭有些承受不起。為了節省開支,夫妻倆省吃儉用。每次治療時,邢茂榮就在旁邊跟著醫生學,不懂就問,漸漸地她學會了一些康復手法,回家后每天給兒子做康復按摩。雖然家庭負擔很重,雖然幾年的治療下來兒子的病情依然沒有太多好轉,但邢茂榮從未想過放棄。
不幸再降臨,她義無反顧。轉眼七、八年過去了,邢茂榮總在想,等我們老了,誰來照顧兒子呢?為了讓大兒子以后有個依靠,也出于對生活的希望和對健康孩子的渴望,邢茂榮和丈夫決定再要一個孩子。
第二次懷孕,邢茂榮小心翼翼地做了各項檢查。2009年1月,她的第二個孩子降生了。在確定孩子是否健康之前,邢茂榮幾乎不敢出門。但可惜,上天又跟邢茂榮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不幸再次降臨到這個家庭。到了三、四個月的時候,小兒子出現了抽搐的情況,到醫院一查,也被診斷為腦癱。再一次的沉重打擊讓邢茂榮感到希望徹底破滅,那種絕望和無助是旁人所無法體會的。
但失望、抱怨又有什么用呢,地球照樣轉,日子也得照樣過。“我們不能倒下,我還要照顧好孩子!”邢茂榮一面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一面開導家人。夫妻倆將全部精力放在照顧兩個孩子上,因為多了一個需要照顧的孩子,不能外出工作,兩人只能靠打零工維持生計,加上家中老人年事已高,無力幫忙照看孩子,邢茂榮家生活的擔子更重了。邢茂榮說:“有時候真想找個清凈的地方待上一段時間,喘口氣,但一想到兩個可憐的孩子,我就提醒自己要打起精神。只要自己還在一天,就要繼續照顧他們一天。”從那以后,邢茂榮再也沒有睡過一個踏實覺,一直在為照顧兩個腦癱兒子日夜操勞,這份無私的愛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理由,只有一份默默的守護。
與死神搏斗,她直面挑戰。母愛是這世間最神奇的良藥,它可以治愈任何我們看起來無藥可醫的傷痛。
近幾年,邢茂榮的大兒子的發病次數越來越頻繁。因為常年臥床,孩子身體各項功能逐漸衰退,經常一發病就很嚴重,直接住進重癥監護室,花費很高不說,還需要日夜觀察照顧,可以說是與死神在搏斗。由于邢茂榮護理得當,再加上自身的頑強意志,孩子好幾次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一直到現在情況都比較穩定。
隨著年齡的增長,邢茂榮的小兒子也需要定期進行康復訓練,經常是丈夫在家照顧大兒子,她帶小兒子去做康復訓練。“雖然改善并不大,但只要能有一點好轉,我就不會放棄。”邢茂榮說。兩個腦癱患兒是不幸的,不能像正常人一樣享受生活;但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有一位多年來一直對他們不離不棄的好媽媽。
“生活以痛吻我,我仍報之以歌。”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沒有將邢茂榮擊垮,憑借對生活的熱愛和好心人的幫助,邢茂榮一直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的挑戰。兩個孩子的病雖然讓她的生活變得艱難,但也讓她的內心變得無比強大。以后的生活,她依然將微笑面對。
曾獲榮譽:被評為2018年嶗山區孝親敬老先進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