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擰開水龍頭,當清澈的自來水源源不斷流出,你可曾想到,這孕育生命之水是如何從千里之外流入千家萬戶的。近日,即墨區自來水公司舉辦媒體開放日活動,邀請各大主流媒體記者一起走進水廠、水質檢測中心、客服中心等了解和見證一滴水的層層蛻變之旅,以及自來水公司如何“增質保量”的完成城市供水保障和用水服務工作。
活動期間,媒體采風團先后參觀了部分水源地、同濟水廠、水質檢測中心、供水調度中心、供水客戶服務中心等。記者從源頭到水廠,從水質檢測到指揮調度等,全都親身體驗一遍。
“作為城市的凈水器,在保證城市供水上,水廠的功勞功不可沒!”在同濟水廠廠長宋志鵬告訴記者,即墨城區有同濟水廠、市南水廠、市北水廠、黃家山水廠四大水廠,其中同濟水廠初期水處理規模為3萬立方米/日,后期經過二期、三期擴建工程,目前水處理能力已達到9萬立方米/日,同濟水廠是即墨區最大,也是設備最先進的水廠,它擔負著即墨城區60%以上的供水任務。
同濟水廠廠區內分為生產區和輔助生產區。生產區的水處理構筑物按工藝流程從西向東呈直線布置,分別為加氯加藥間、凈水間、清水池、綜合泵房、回收水池。可以說,進入水廠的每一滴水需要經過6道工序,再經過質檢人員檢測合格后,自來水才可以通過城市供水管網流入千家萬戶。
另外,水廠采取斜管沉淀制水工藝,加藥系統實現自動控制,能做到斷藥報警及低流量報警,出廠水完全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工藝流程的自動化程度高,主要工藝參數均有儀表在線監測,各種電控設備還預備了計算機接口,為集中控制管理提供了必要條件。
水從水源地引入水廠,經過水廠層層加工處理后,再供應到城市家庭。整個生產鏈條都需要一個把關監控人,他時時刻刻關注著水源地水質狀況,對水廠來水和出水水質變化嚴格把關,即使合格的自來水從水廠注入供水管網,他也要頻繁地通過管網中的采集點檢測水質變化。舌尖上的用水安全重于泰山,容不得任何馬虎和懈怠。
“每天水質檢測員要到3處原水水庫、4處水廠和至少4處自來水管網取水,正好繞城一圈,最多的時候,水質檢測員一天要到30多個點取水樣。”水質檢測中心主任王玲介紹,從實地取樣到檢測分析出結果全都緊鑼密鼓進行,這些信息需要盡快反饋給水廠為生產調整提供準確數據。
王玲介紹,余氯、濁度等指標可以現場直接檢測,菌落、耗氧量等理化指標則需帶回實驗室檢測。“許多市民認為檢測很簡單,看一眼就行了,實際上并非如此。”她說,色度、嗅和味等感官指標可以通過肉眼判斷,更多的是生物、理化指標,需要進行大量前期準備工作。經過多中心聯合作業,即墨自來水公司多年來沒有發生一次水質安全事故,而且供水水質綜合合格率從96%提升到99.9%。
當優質的自來水流入千家萬戶,并不意味著它使命的結束,反而有一環節變得愈發重要,供水客戶服務中心作為與老百姓互動最多的部門,它既是自來水公司的形象展示窗口,也是和市民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
記者在即墨供水客戶服務中心了解到,近年來智慧水務系統逐步建立和完善,手機抄表、線上繳費、電子賬單等智能化服務走進了千家萬戶,讓市民暢享指尖上的便利。“利用‘互聯網+’創建傳輸平臺,實現與用戶的信息傳輸與交流;利用各大銀行優勢創建收費平臺,實現足不出戶即可交水費;利用公司公眾平臺交水費、查賬單、看停水通告,甚至連水質報告、投訴、建議都能從公眾號上操作;利用手機抄表平臺,定位抄表員的抄表軌跡,監督、審核抄表行為……”供水客戶服務中心主任遲艷平介紹。
遠程抄表系統的應用既節省了大量人力成本,將原來極為繁瑣的抄表工作變得十分簡單,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還避免了人工抄表容易出現的差誤。“遠程抄表系統的框架是公司聘請專業軟件公司做的,迄今已經整合67000塊智能水表,現在已經有基礎建設、遠程抄表、水費查詢、統計分析和數據報警等模塊。”遲艷平說,將進一步完善數據報警模塊,“一旦用戶一天用水出現異常,系統就能自動報警提醒”,借此提前發現問題,化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提高用戶滿意度,盡最大限度的減少用戶損失。
記者 劉守龍
本文地址:http://jimo.bandao.cn/news.asp?id=2887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