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半島網記者前往諸城市蔡家溝參觀時,被這個小村莊的景象吸引,流連忘返。
蔡家溝是坐落于諸城南部常山南麓的一個小山村。
一進村,記者一行就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錯落有致的院墻上,各式各樣的色彩,繪制成了蔡家溝獨特的景色,讓整個村子美的像一幅油畫。
涂抹了各種色彩的枯木樁隨意就能組成一片街景,令人眼前一亮;用水泥磚和鵝卵石鋪就的村中小路上,幾個孩童正在嬉戲玩耍,蟲鳴鳥叫聲從遠處傳來,甚是愜意。
記者采訪了蔡家溝藝術試驗場的聯合發起人之一的張破畫家,他是當時第一批入駐蔡家溝的人。
在他們未進入蔡家溝之前,這里還是一片破敗的景象。村子里留守的大多都是老年人,土地流轉出去以后,就沒有了收入來源,他們的到來,讓村子煥發起了勃勃生機。
他們在保留房屋原貌的基礎上,對閑置房屋進行改造,融入藝術元素,建起藝術家工作室、鄉村圖書館、公共空間、鄉村記憶館、百工傳習館、古琴館、美術館等,村子面貌一天天在發生變化。
張破表示,到這里來,除了政府的支持外,他們更看中蔡家溝的古風原貌,村民的樸實無華。他們想要打破藝術家和農民的隔閡,打破藝術家給人帶來的高高在上的認知,讓藝術真正的融入到生活中來。
“藝術”這個詞,乍一聽起來好象離我們很遠。總以為它是屬于藝術家們的,是高雅者的研究對象,很難與尋常百姓套上近乎。但他們的到來,似乎讓這種刻板認知被一點點打破。
他說,雖然藝術介入鄉村是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但在這個過程中,讓村民參與進來,幫助完成村子的建設,房屋的繪畫,用藝術沁潤滋養已經缺少文化的村莊,喚起村民在質樸的本質上新的審美要求,實現融合共建、共生共榮的目標,也許這是他們作為藝術家的情懷所在。
本文地址:http://zhucheng.bandao.cn/news.asp?id=288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