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網5月23日訊(記者 樊蓉 通訊員 崔啟昌 趙春先)“精神障礙患者不同于別的病人,他們一旦染病,由于意識糊涂,思維不清,對事物好壞無法辨別確認,作為醫護工作者,在醫治護理這類患者時要格外付出汗水和心血,并注重傾以真情、施以大愛。這樣我們的工作才會有成效,患者才會得到良好的醫治與安養,社會才會對我們的工作給與認可和肯定。”這是青島西海岸新區六汪中心衛生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張愛娥常常講的一段話。近20年的時間里,她用這樣一段話勉勵、要求自己,用這樣一段話鼓勵、激發同事。這段話,如今既成了全院醫護人員的“口頭禪”,又成了張愛娥立足崗位,全力付出的情懷總結。
張愛娥,大學本科畢業,青島西海岸新區六汪中心衛生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目前已從事精神科醫療工作19年。她在工作中以身作則,團結全科醫護人員齊抓共管,秉承“善待病人如親人”的工作理念,細心救治照料每位病人。堅守在這個特殊崗位上19年如一日,被同事親切稱為“張姐”。19年兢兢業業,19年情潤患者。由于工作成績突出,她先后被評為原膠南市“青年崗位能手”,“優秀引進人才”,“尊老敬老好兒女”, “十佳女專業帶頭人”, “文明市民”。 “十佳巾幗建功標兵”, “黃島區五好文明家庭”等20多項榮譽稱號,她是原膠南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黃島區第一屆、第二屆人大代表,2017年度及2018年度黃島區的優秀人大代表。
真情相待 視患者似親人 精神疾病患者不同于軀體疾病患者,其中有部分重性精神障礙患者理智失常、行為失控,有時會出現沖動、傷人、毀物、自傷、自殺等過激行為。每當遇到這樣的病人,看到家屬的殷切期待,張愛娥跟她的精神科醫護團隊優先診治,有時會遭遇到患者辱罵甚至攻擊,家屬會很歉意,她笑笑說:“沒事,他現在病了,等病好了他自己也會感覺不好意思。”面對部分重性患者病情反復發作,怎么努力也不能完全康復帶來的無奈跟挫敗,面對社會上對精神病人的歧視,她帶著科室人員對躁動病人沉著冷靜,對焦慮、抑郁、失眠病人溫暖如春,認真跟每位患者及家屬解讀疾病的診斷、治療方案及后續維持治療的必要性跟重要性。特別是對藥物的加減量更是反復叮囑。她診治的患者治愈率高,服藥依從性好,復發率低。
十幾年前有一個青年患者,在其父親的陪同下找到張愛娥,當時這位患者病情已反復發作三次,社會功能退縮,甚至不會出家門買東西,他的父母很灰心、著急。張愛娥為他制定了藥物治療及康復訓練計劃,并囑咐家屬嚴格配合。嚴格按醫囑服藥,待病情穩定后,再從日常生活瑣事開始鍛煉。張愛娥要求其家屬先由家屬帶著他買菜、到超市里買日用品,再鼓勵患者自己去干。開始,結果當然不盡人意。但經過反復訓練,這位患者在兩年后竟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當上了班長。他感慨地說:“我能有今天,多虧了張愛娥醫生,我一定好好聽她的話。”
有年夏天,轄區內一位女性患者的父親找到她,說自己患病的女兒懷孕了,但女婿擔心遺傳或服藥對胎兒有影響,堅持要打胎且有離婚的打算,希望張愛娥醫生能從專業的角度給他女婿解釋一下,打消他的顧慮,拯救自己的女兒及家庭。后來在張愛娥醫生的專業指導跟精心調理下,那個患者順利產下一男嬰,現學習優秀,一家人和睦幸福。張愛娥用她的永不放棄的信心鼓舞著她的患者及周圍的人,不但只囑咐患者服好藥,還像親人一樣鼓勵他們回歸社會。患者都信任她,她的診室里掛滿了患者送來的錦旗牌匾。
敢于奉獻 視事業如生命 2000年夏天,張愛娥從濟寧醫學院精神衛生系畢業后,被招聘到原膠南市精神病醫院,她憑著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主人翁精神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在工作中她埋頭苦干,用辛勤汗水和智慧譜寫了一名特殊崗位上白衣天使愛崗敬業的奉獻之歌。19年的工作生涯使她由最初工作上的生澀學子成長為今天青島西海岸新區知名的精神科專家型醫生,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業。
19年來,張愛娥沒有驚人的成功壯舉,但有著一顆愛心、耐心、責任心,有著一份執著的追求,那就是踏踏實實做人,端端正正行醫。正是對工作的這份執著的初心提醒她要堅持做到每天提前半小時到崗,對自己負責的80余名住院病人進行一一仔細查房,處理完住院患者后抓緊到門診坐診。
一份統計資料顯示,張愛娥醫生平均每天的門診量達30人,每年收治住院病人1000余人次,門診病人8000余人次,接受電話咨詢11000余次。為了方便指導病人門診用藥及患者咨詢,她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留給了大部分患者。在休息時間她接的電話大部分是患者的,因此帶來的打擾,她從不抱怨。問她煩不煩,她總是笑笑說:“習慣了”。19年間她幾乎沒有完整的節假日。經常有患者這樣說:“每次來,都能找到你,真好,你給我調藥我放心。”她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默默干著,無怨無悔的精心守護著每一位精神障礙患者
在學中干 練就精湛醫術 張愛娥是跨世紀的精神衛生本科畢業生,她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為病人健康所系的醫生,責任重大。她也深切體會到病人對治療效果及醫療技術的要求和期望越來越高。為了更好的為患者服務,她虛心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不斷加強業務深造,通過訂閱大量的業務雜志及書刊,學習精神衛生知識,為此她寫下大量的讀書筆記,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知識。她經常參加省及國家舉辦的學術會議,聆聽著名專家的學術講座。熟練掌握了精神科常見病,疑難雜癥的診療技術,并能果斷處理精神病急性發作及危害事件的及時干預及預防。
張愛娥注重抓好業內規范與提升,定期主持、組織特殊病例和疑難病例的討論和會診,經常指導科內青年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的業務培訓,定期組織病歷質量檢查和“三基”訓練,以此提高醫院青年醫師的業務理論水平和診療能力。工作中嚴格執行各種工作制度、診療常規和操作規程。一絲不茍的處理每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減免病人的痛苦。注意臨床經驗的積累,并開展抗精神病藥物療效的研究。
近年來,張愛娥先后發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老年抑郁癥臨床療效觀察》《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奧氮平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帕羅西汀與奧氮平聯合治療難治性抑郁癥的療效觀察》等多篇醫學論文,得到了業界專家的充分認可。
張愛娥心系患者,用情和愛默默守護著每一位入院治療的精神障礙患者,19年如一日,用自己的智慧和愛心為患者解除病痛。未來,她說自己將會把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愛心傾灑在工作崗位上,希望用自己的雙手更好地為患者的心靈撐起一片藍天。 [編輯: 董皓]
本文地址:http://xihaian.bandao.cn/news.asp?id=287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