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山東以新舊動能轉換為引領,大力推動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
【正文】在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國內首款纜控水下爬行機器人正在進行潛水試驗,經過湖試、海試不久后,它就能替代潛水員扛起搜救打撈、溢油探測的活兒;另一片水域,第三代海燕水下滑翔機也在下水測試,它能在水下1500米的環境下遠航1500公里。作為我國首個獲批試點運行的國家實驗室,國家海洋實驗室自2015年10月正式成立以來,已經在深遠海研究、極地極端環境與戰略性資源調查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奪取了多個世界“第一”。
【同期聲】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戰略規劃部部長 尹希剛
定位于建設世界一流海洋科技中心和開放式協同創新平臺,運行以來,開展了萬米深海行動計劃、國際首個馬里亞納海溝綜合科學觀測網資料回收等多項科研任務,取得突破性進展。
【正文】目前,海洋國家實驗室依托本土優勢資源、面向基礎前沿研究建設8個功能實驗室。同時,面向海洋高端裝備、海洋大數據、深藍漁業等領域共建10個聯合實驗室。按照規劃,到2020年,這里將集聚起包括國內外著名學者在內的研創能力一流的5000人研究隊伍,躋身全球前五大海洋科技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