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成全世界免费高清观看,成全影视大全在线观看,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即墨通濟新經濟區成立五周年實現跨越式大發展

2018-01-21 10:47  來源: 半島網 手機看新聞

小字體大字體

  



  1月17日-19日,在青島市即墨區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區委書記張軍參加了通濟新經濟區代表團分組審議討論,區委常委、區委辦公室主任袁瑞先,區政法委書記邵立曉參加審議討論。

  



  張軍書記肯定了即墨通濟新經濟區成立五周年取得的成就,特別是近兩年在基層組織建設、重點項目落戶、社會治理、環境提升、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

  即墨通濟新經濟區自2013年1月15日成立以來,嚴格貫徹落實即墨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全區上下牢記使命、同心同德、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以提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為目的,統籌推進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五大建設,基層基礎更加牢固、社會環境更加和諧、生態環境日益改善、群眾生活更加幸福。

  據初步統計,即墨通濟新經濟區2017年實現財政收入2.82億元,較2013年增長315%;2017年人均純收入達到2.63萬元,較2013年增長40%;2017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0億元,較2013年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48.3億元,較2013年增長35%;2017年完成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220余萬元,較2013年增長91%,第三產增加值完成39.5億元,較2013年增長34%;2017年新增重點項目25個。即墨通濟新經濟區利用五年時間不斷完善即墨城區西南門戶的重要內涵,實現了轄區的華麗嬗變!

  新時代催人奮進,新使命激蕩人心。2018年是即墨撤市設區的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即墨通濟新經濟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及區委、區政府的新決策、新部署,把童裝小鎮建設作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突破口,努力形成“童裝+物流+體育”新型產業格局,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對接青島,融入即墨,為加快建設特色鮮明宜居幸福現代化新區、打造支撐青島發展的重要一極貢獻新區力量。2018即墨區兩會期間,即墨通濟新經濟區黨工委書記張新接受了我們的采訪,解讀新時代下,通濟新經濟區的新作為,看即墨通濟經濟區如何走出屬于自己的發展改革新道路。

  



  回首曾經走過的艱苦創業之路,更能堅定奔向遠方的萬丈雄心。即墨的撤市變區,闊步邁入與大青島“同城發展”的黃金時代,一個站在新起點的即墨區正在昂首展翅騰飛!地處即墨、城陽、高新區交界地帶的即墨通濟新經濟區區位優勢越發突出,將率先納入大青島的懷抱,為即墨區加快建設特色鮮明宜居幸福的現代化新區、爭當全省區域發展排頭兵、打造支撐青島未來發展重要一極貢獻力量和責任擔當!

  持續完善黨建體系政治生態不斷優化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通濟新區以黨的建設統領全局工作,成立以來,以打造特色亮點工作為依托,以常態化管理為支撐,不斷推進轄區居民綜合素質。

  一是健全常態化學習機制,提升黨員干部黨性修養。每年組織“進黨校學黨課”活動,相繼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三嚴三實、兩學一做等專題教育活動,圍繞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借助各類載體在轄區開展廣泛學習教育活動,打造智能化黨建平臺,借助平臺對黨員干部學習情況進行評分,力促學習教育規范化、制度化。

  二是加強隊伍建設,夯實黨建基礎。加強班子成員、機關干部、社區工作人員、村莊“兩委”、黨員五支隊伍建設,調動轄區黨員參與多項民生活動,著力提高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團隊意識和為民服務意識。

  三是創新管區專職化模式,成立社區黨委。根據通濟新區村莊、居委會實際情況,成立了5個社區黨委,46名機關干部專職下沉到社區辦公。

  四是打造特色黨建品牌,示范引領區域發展。在退役軍人中成立黨組織,打造“集結號”黨建品牌,引導軍隊退役人員發揮優勢,投身建設新區大潮中;在童裝小鎮內成立非公黨組織,打造“同心向黨”黨建品牌。

  



  三大引擎集體發力經濟活力持續提升

  2017年,即墨區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70億元,同比增長9%,即墨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躍居全國縣域第7,工信部公布的全國縣域百強即墨位列第9,蟬聯“江北第一”。作為即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通濟新區近年來各項經濟指標和民生指標增幅均領航全區。

  五年以來,通濟新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力實現轄區經濟品質提檔升級。

  一是初步形成了“童裝+物流+體育”新型產業格局。2016年開始重點打造了快遞、冷鏈、醫藥、五金、家電五大物流產業園,共引進中通物流、青島朗夫物流、三菱重工、卡行天下智能園區項目等重點項目落戶園區內,并于2017年開工建設了海東潤醫藥物流二期項目;引進中國奧園集團,依托原有的體育產業基礎,打造以體育運動為核心,以文化休閑為主線,集運動、休閑、娛樂、旅游、購物、商業居住于一體的體育小鎮。

  二是童裝小鎮吸引全球矚目。2017年,根據區委、區政府要求,通濟新經濟區著力打造童裝小鎮,邀請參與全國第一批特色小鎮設計的中國聯合工程公司設計院進行高標準規劃設計,設計方案于2017年7月份通過專家評審,僅用3個半月時間建成并啟用童裝小鎮會展中心;11月5日,童裝小鎮成功舉辦七彩節暨七彩年會啟動儀式,全球首屆IP論壇舉辦,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百余家權威媒體對活動進行了報道。

  三是項目建設打造“新區速度”。為企業提供金牌保姆式服務,不斷加強跟蹤指導,在企業簽約、開工、投產等方面力爭最短時間,卡行天下智能園區、大正紡織、海東潤醫藥物流、三菱重工海爾等項目均高效率推進,創造了“新區新速度”。

  四是新舊動能轉換實現新突破。通濟新區將盤活存量土地與招商引資引智有機結合,對無法投產或面臨破產的閑置廠房、存量用地全面排查梳理并積極嫁接利用,共累計盤活閑置土地500畝,引進落戶一批高端新興項目,為區域經濟發展積蓄了強大動能,推動了轄區經濟品質提檔升級。

  重資投入群眾事業民生保障全面提高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通濟新區五年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升群眾生活水平。

  一是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成立五年來,共投資2億元,先后新修和整修云海路、九江路等33條道路,共計38公里;新鋪設雨污水管網33條、91公里,其中雨水管道15條33公里,污水管道18條58公里,實現了所有污染點的截污;實施亮化工程,共計亮化道路9條,安裝路燈340盞;進行高標準綠化,共計栽植各類苗木、灌木110余萬株;供氣服務已覆蓋轄區13個村莊21個居民小區,供熱服務已覆蓋轄區30%的小區;新建由和大道、云橋北路橋梁四座。

  二是著力改善辦學條件。投資1.2億元,新建華僑國際小學、云橋小學,實施通濟中學、西元莊小學擴建工程,為通濟中學、西元莊小學鋪設了塑膠操場,完成了云橋小學、馬山小學等學校的校園硬化、改廁治污、取暖和食堂改造等工程,在全區率先為中小學教師配備班車、試點推行教師配餐補貼制,教育教學條件逐漸優化。

  三是大力發展其他民生事業。扎實推進扶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社會養老保險等工作,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探索公共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切實抓好食品藥品、交通、消防、安全生產等工作,較好地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通過入戶走訪、公開聯系電話、開通政務熱線和民意信箱等舉措,加強與群眾的交流溝通,暢通民意表達渠道。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精神生活日益豐富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通濟新區以品牌文化活動為引領,以完善基層文化設施為主線,以群眾文化活動為抓手,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日益豐富,連續多次在全市民調中位列前茅。

  一是著力打造特色亮點品牌。自2014年開始,連續4年舉辦“新區之夏”百日百場納涼晚會系列活動,以此調動轄區群眾參與新區建設的積極性,為居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截至目前共計舉辦大型啟動儀式及閉幕式8場,鄰居節、慶七一文藝匯演等綜合性專場演出100余場,柳腔專場演出200余場,呂劇及曲藝專場演出100余場,電影專場700余場,2016年又創造性打造了社區原創節目展演活動,全部節目由轄區群眾自編自演,極大提高了群眾參與度;2017年舉辦全區首屆運動會,5000多名運動員和群眾參與,推動了轄區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

  二是不斷完善公共文化設施。新建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7處,均高標準完善配備家室;新建休閑文化廣場10處,為群眾提供業余休閑去處。

  打造美麗鄉村精品生態環境改善顯著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新區成立以來,把環境整治作為服務群眾、改善民生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一是打造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投資1.1億元打造邢家嶺、閻家嶺、西元莊、前棗杭四個青島市級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和柘車河即墨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積極實施村莊建筑、環境、道路、綠化、亮化等30余項綜合整治工程,極大改善村莊生態環境;

  二是建立健全常態化環衛保潔機制。每年投入1400萬元,配備267名環衛工人、14輛工作車,采取正規化運作,垃圾日產日清。并制定了環衛工作量化考核辦法,明確職責分工,大大提高了保潔質量和水平。

  三是組織開展各類環境整治專項活動。從城馬路拆違開始,相繼開展了環境綜合整治大干100天、廢品回收點、不規范養殖場清理、違法建設治理、河長制等專項活動,共清理廢品回收點100余處6萬余平方米,清除不規范養殖場27處,拆除違法建設590余處16萬平方米,整治門頭牌匾平米,河道清淤立方米,極大改善了轄區人居環境,不斷強化美麗新區建設水平。

  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社會治理重大突破

  十九大報告要求“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和諧穩定是區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通濟新經濟區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工作,形成了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是做好信訪維穩工作。建立動態管理臺賬,確保不漏排、不漏報,做到“動態排查不間斷,矛盾化解不間斷,協同跟進不間斷,狠抓落實不間斷”,共累計化解信訪矛盾隱患112起,其中沉案、難案、積案18起。

  二是加強派出所及警區建設。重點加強了西元莊、閻家嶺、仇家3個警區建設。青島、即墨兩級公安系統,先后到西元莊警區召開了現場觀摩會,對警區建設給予高度評價。積極推行民警進社區,從派出所抽調5名正式干警擔任社區黨委委員并兼任警區警長,強化社區治安力量。

  站在新起點、謀求新跨越。2018年,通濟新經濟區將“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以基層班子建設為保障,以提升經濟發展品質為中心,以童裝、物流、體育三大產業為支柱,以實現新區居民的美好生活為目標,聚力提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打造精品特色新區”為總體工作思路,以“抓教育、強黨建;重管理、優環境;高水平、謀發展;補短板、促和諧”二十四字為工作方針,承接連城陽融青島重要使命,為即墨“打造支撐青島未來發展的重要一級”貢獻新區力量。

   [編輯: 劉守龍] 本文地址:http://jimo.bandao.cn/news.asp?id=2800334

分享到

青島微博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百度貼吧 人人網 QQ好友或群

  1. <strong id="eai4v"><strong id="eai4v"></strong></strong>
    <strong id="eai4v"></strong>

    <bdo id="eai4v"></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阳县| 赤水市| 南和县| 许昌县| 绥棱县| 桐柏县| 襄垣县| 石棉县| 枝江市| 剑河县| 泗洪县| 临沧市| 巩义市| 德钦县| 文化| 明光市| 固原市| 霍州市| 云和县| 瑞金市| 漳州市| 永嘉县| 梨树县| 武夷山市| 鹰潭市| 勃利县| 永新县| 栾城县| 马关县| 枞阳县| 宝丰县| 津南区| 河池市| 化德县| 双峰县| 丰都县| 灵山县| 岑巩县| 北流市| 沙坪坝区| 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