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46秒在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中距九寨溝縣39公里、距文縣85公里。發生在千里之外的地震災害,牽動著海濱小城即墨市民的心。即墨市人民醫院有2名優秀的外科醫生正在當地支醫,也在第一時間趕赴救災一線,與災民并肩作戰,為災區救護奉獻力量。
他們的名字叫——趙克俊、戴慶濤。
時間回溯到7月31日,被醫院選派到我市對口支援的甘肅省隴南市文縣參加支醫的趙克俊和戴慶濤接到了出發通知,經過兩天顛簸,終于到達目的地。趙克俊被分配在文縣人民醫院,戴慶濤被安排在距離文縣縣城80公里外的文縣第二人民醫院。
剛剛安頓好,8月6日晚間至7日早晨,文縣出現局部強降水天氣,引發暴洪泥石流災害,讓兩個來自沿海的年輕醫生第一次見識了自然災害的威力。
8月8日,正式上班的第三天,九寨溝7.0級地震再次給這些遠來的客人一個下馬威。雖然有同事之前的提醒,但是在地震中跌跌撞撞跑下三樓的趙克俊還是嚇得不輕。這是他第一次經歷地震,從來只在教科書、電視上出現的畫面徹底改變了他的認知。驚魂浦定,他趕緊給家里親人打電話,聽到文縣發生了地震,他的妻子和母親當時就嚇哭了。這一晚,趙克俊一夜未眠,同事們開玩笑開導他:這是文縣給你的見面禮。他苦笑:這份禮物真夠特別的。
今年,即墨市向貴州安順、甘肅文縣、山東鄄縣三個對口幫扶縣派出了8名支醫醫生,他們自發組織了一個微信群,群名叫“即墨白衣戰士之遠征”。雖然每個人身在不同地方,相隔遙遠,但依靠便捷的通訊手段可以迅速互通有無。地震發生后,趙克俊在群里發了消息,得知晚上10點開始集結準備上災區救援,這讓身在文縣二院的戴慶濤又激動又著急。
8月9日上午,戴慶濤得到確切的出發時間,迫切想趕到文縣,卻發現因為交通不便,最早的一班去文縣的車也是下午3點出發。他不死心,到處打聽,在網上發消息,終于擠在蘭州消防大隊的車上趕往文縣。沒想到消防大隊接到命令在碧口待命,他只好下車,再次轉車趕往文縣,下車后飯都沒吃就趕到文縣人民醫院,最終被安排在第二梯隊,留在文縣待命。
另一邊,趙克俊已經在1小時前跟隨首批集結的救災隊伍到達了距離文縣80公里的九寨溝縣。被安排在九寨溝縣人民醫院。觸目所及,到處是傷員,門診大廳、走廊、院外空地上……腦挫裂傷、復合傷、骨折……救護車、私家車、直升飛機,不斷轉運傷員進來……趙克俊和幾名同行組成一個診療組,開始對源源不斷涌進醫院的傷員進行診治。
已經一夜未睡的趙克俊,整整35個小時沒合眼,一下午診治了30個傷員,到了深夜終于稍得閑暇,又接到通知還有傷員要來,好不容易和衣而臥,又被余震時時驚醒,一夜睡了不到5小時,到第三天上午第二梯隊前來交接時,他所在的小組整整看了82個傷員。
在醫院的時候,神經外科就是一個公認的高度緊張和勞累的科室,即便如此,余震的隨時來襲,高度的精神緊張,高強度的身體奔波和搶救操作,仍然使得趙克俊出現了地震后的應激反應。生物鐘和胃腸功能完全紊亂,睡覺特別警醒,一有聲音就醒,心跳加速。
8月11日一早,留在文縣待命的戴慶濤終于盼來出發的消息。在此之前,為了怕妻兒父母擔心,他甚至不敢發朋友圈。
經過2小時的顛簸,戴慶濤和隊友們來到了九寨溝縣人民醫院,見到了僅僅幾天沒見,卻在災區經歷了生死考驗、萬般牽掛的戰友。在醫院急診樓前,他和趙克俊用男人的方式深深握手,萬語千言,盡在一握,交接的不僅是傷員,還有身為白衣戰士的責任和使命,還有災區救援的兄弟情和祝福。
交接完工作,顧不上說對彼此的牽掛,戴慶濤就投入了身為白衣天使的戰斗。
值得一提的是:趙克俊和戴慶濤的妻子都在即墨市人民醫院工作。趙克俊的妻子李鳳英是介入室護士,得知發生地震后一夜沒睡,得知丈夫要上救災一線的電話時,頓時在電話中哭了起來,但是哭完,她還是說:大災面前,咱一定不能推脫逃避,你放心去救災,家里老人孩子我肯定照顧好。她所在的科室也給她放假,同事們說:小趙去前線救災,你在家好好照顧老人孩子,就當我們也為小趙減少一點后顧之憂。
戴慶濤的妻子郭苗是眼科醫生,現在每天接電話都是躲進里屋,因為跟公婆住在一起,公婆至今還不知道兒子去了救災一線,所以郭苗心里對丈夫萬般牽掛,在公婆面前還是表現地非常淡定。她說:他要去甘肅的時候我心里其實有點不樂意,但是他既然決定了我就支持他。現在他要去一線,我還是繼續支持他,到災區救災是義不容辭的事。話雖然這樣說,她還是哽咽了。
因為他們,即墨人對千里之外的九寨溝多了一份牽掛,一份親切!
因為他們,“白衣戰士”的稱謂更多了一份悲壯,一份豪情!
因為他們,渤海灣邊的“江北第一縣”即墨,與三省交界的“隴上江南”,除了技術的幫扶,更多了一些血肉的交融,親情的交匯。
趙克俊、戴慶濤,即墨市人民醫院大家庭,期盼你們救災支醫平安歸來!
(李馨)
[編輯: 楊其昕]
本文地址:http://jimo.bandao.cn/news.asp?id=275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