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青島訊 無論是鍘刀、牛槽等傳統農耕用具,還是餃子、饅頭等鄉村特色飲食,經過萊西農民李澤志的一支畫筆,就變成了一幅幅雅致有趣的寫意畫。帶著這些民藝畫,李澤志不僅于2016年11月被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聘為客座教授,還在一個月后登上了央視的華人頻道,以“中國農耕文化民藝畫創始人”的身份向全球華人拜年。
李澤志出生于1972年, 是萊西市望城街道西水道村人。1月17日,在李澤志家里,記者目睹了這位民間藝人現場作畫的風采:先在案板上細細調墨,接著起筆畫了幾個餃子,隨后通過對墨的濃度調整、粗細線條的運用,加之適當留白,很快又勾勒出了盛放餃子的箅子和盛滿餃子的大碗。短短幾分鐘,一幅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水墨小畫,便呈現在眾人面前,讓人不禁拍手稱贊。
李澤志所繪內容,主要是農村傳統生產和生活中用到的各種器具,比如木頭獨輪推車、鍘刀、牛槽子、稻草人、籃筐、餃子、饅頭等。“隨著農業機械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農耕器具正慢慢退出歷史舞臺。”李澤志表示,他想用繪畫的形式將農村老物件展示出來,讓更多的人對逐漸消失的農耕文明有所認識。
李澤志介紹說,受祖輩家傳糨模人手藝的影響,他自幼便喜愛繪畫。2000年起,他正式走上農耕文化創作之路,17年來一直沒有放棄。除了每天認真觀察器具實物,他還把作品第一時間拿給村里老人看,讓老農們幫著挑刺,畫了廢,廢了再畫。為了在養家糊口的同時磨練繪畫技法,他白天出去上班,晚上等妻子孩子睡覺后,就把自己關在一個小屋里單獨練習。“只要有錢就投入到筆墨紙硯上了,最困難的時候,連孩子上學的30元錢都得出去借。”
經過十幾年的辛勤耕耘,李澤志最終收獲了精彩。2008年奧運會期間,李澤志的作品獲得青島市文聯頒發的金獎。2010年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期間,他的作品獲得山東省文聯頒發的銀獎,并獲得山東省文化廳授予的“山東省文化行業高技能人才”榮譽稱號。2016年11月份,李澤志被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聘為客座教授, 并在青島科技大學舉辦了“圖說農耕文化—李澤志民藝繪畫作品展”。現場展出的幾百幅繪畫作品,以膠東民間生產生活工具為題材,用獨特的藝術視角,生動地展示了膠東地區的農耕文化特色,感染了眾多前來參觀者。
“除了用畫筆繼續記錄一些已經退出社會生活的農耕器具,我還想寫一部關于農耕文化的書,讓子孫后代了解、記住我們的農耕文明。”對于以后的“藝術人生”,李澤志自信滿滿。
[編輯: 張勇]
本文地址:http://laixi.bandao.cn/news.asp?id=271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