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三秋生產已進尾聲,諸城市林家村鎮東河崖村的玉米地里卻還熱鬧著,一臺莖穗兼收玉米收獲機正在作業,幾臺卡車和拖拉機來回穿梭,粉碎后的玉米秸稈被送往青貯池壓實,等待發酵后成為牛羊的“營養餐”。金山農機合作社負責人臧金山來回調度著,他說要趁著冷空氣過后天氣好轉的時機,抓緊時間搶收,然后忙活了一秋的他才可以緩口氣歇一歇。
臧金山今年新建設青貯池500立方米,購置秸稈粉碎機1臺、抱車1臺、莖穗兼收玉米收獲機1臺,除自己農場種植的300畝玉米全部青貯外,還幫助周圍20里的農戶進行收獲青貯,共青貯1800噸。在今年秸稈青貯中,他采用了整株青貯和莖穗分離青貯兩種方式,效益都很好。老臧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采用整株青貯,每畝青貯產量3噸左右,按今年400元/噸的收購價,毛收入1200左右,而籽粒玉米每畝產量1100斤左右,在玉米價格下滑的情況下,每斤只有八毛錢,毛收入大約900元。同時,種植青貯玉米省掉了晾曬等環節,還可節省人工一個以上,實際增效300-400元。采用莖穗分離青貯,每畝節約作業費100元,青貯后的玉米秸稈,每3畝喂一頭牛,與未青貯的玉米秸稈每10畝喂一頭牛相比,效益也很可觀。
據農業局農村能源辦公室負責人王洪杰介紹,諸城市耕地面積154.2萬畝,秸稈總產量110.5萬噸,其中玉米秸稈60.7萬噸。玉米秸稈作為一種寶貴的資源,綜合利用可以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秸稈青貯飼料化利用,是諸城市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的措施之一,尤其是在今年玉米價格走低的情況下,改變過去單一的玉米種植格局,通過秸稈青貯、種養循環等模式,使玉米秸稈渾身都變成了“寶”,實現了種植戶增收、養殖戶增效。今年諸城建設了5處農作物秸稈青貯利用示范點,分別位于舜王街道吳家屯村、舜王街道丁家莊村、賈悅鎮吳家莊村、林家村鎮下莊村、龍都街辦大英村,每個青貯點青貯秸稈1000噸以上,青貯總量達到5000多噸。
今年以來,諸城市農業局認真實施2016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項目,在全市廣泛推廣秸稈精細化還田、生產有機肥、秸稈反應堆、秸稈有機肥堆漚、秸稈生產食用菌、秸稈成型燃料等技術,先后建成天地添樂生態農業秸稈生物反應堆示范基地、宏大新能源秸稈物理機械固化示范基地以及中康農業秸稈生態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等10余處秸稈綜合利用示范基地,通過采取綜合措施使秸稈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高,變農業廢棄物為農業發展資源,努力打造生態農業產業鏈。通過項目實施,新增機械深耕精細化還田5萬畝,秸稈快速腐熟還田面積2萬噸,秸稈生物反應堆應用面積1800畝,新增秸稈綜合利用能力3萬多噸,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有效減少了農藥、化肥的施用量,一般可提升產量20%--30%,有利于提高農產品品質,使農民在不增加成本情況下增收30%以上,這對于保護和提升耕地質量,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促進農業健康、循環、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張詠梅)
本文地址:http://zhucheng.bandao.cn/news.asp?id=268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