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半島都市報圖片新聞部與中糧可口可樂飲料(山東)有限公司聯合組織的“我為老鄰居拍張照”活動來到了市北區水清溝街道,為南豐路22號筒子樓片區的老鄰居們拍照并現場打印。100多位老鄰居因鄰居節又重新聚在一起,在筒子樓前唱歌、跳舞、拍照留念,回憶在筒子樓里相處的點點滴滴。
歡樂、熱鬧、傷感、不舍……周遭是曾經居住過的筒子樓,面前是即將分別的老鄰居。1個月前,市北區南豐路16號、18號、22號內的多座筒子樓統一啟動棚改,居民們紛紛搬離。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特別是筒子樓的特殊結構,使得鄰居間的感情更加深厚。82歲的郝秀蘭和同齡的于冠秀坐在一起,聊起往日點滴,感慨頗多?!拔覀兪?0多年的老鄰居了,一轉眼就要分離了,真是舍不得?!焙滦闾m說,筒子樓雖然破舊,但鄰居之間出門就能見面,大家伙兒就和一家人一樣,誰家有婚葬嫁娶的事兒,整個樓都跟著忙活?!?br>
今年54歲的林杰一早便拿著音箱和薩克斯來到現場,為老鄰居們吹奏最后一曲懷舊老歌。從6歲跟著父母搬到這里,他就和鄰居們打成了一片??梢哉f,筒子樓見證了他生活和成長的點點滴滴,也見證了鄰里之間的深厚感情。幾十年來,每逢社區有文藝活動,或者誰家有喜事,他總喜歡吹奏一曲助興。樓里有的孩子想要跟著學樂器,林杰就當起義務指導員。悠揚的樂曲聲中,57歲的顧青松和54歲的趙月華也回憶起自己結婚那天的情景。1985年夫妻倆在筒子樓里結婚,因為房子太小,鄰居們主動讓出自己的房子,又幫著做飯招待,才辦好了一個圓滿的婚禮。
“我們整個樓里的孩子估計都吃過王大哥家里的飯,鄰居家閨女都喊他‘大爸爸’?!蹦县S路22號樓的居民看到記者采訪,趕緊給記者“報料”。他們說的王大哥叫王其弟,今年68歲?;叵肫鹜?,王其弟也很有感慨?!爱敃r我們鄰里之間相處都特別融洽,我們家兩代人都在這里出生的,誰家父母不在家,孩子就來我家吃飯。反正碰到什么吃什么,多雙筷子而已?!蓖跗涞艿泥従幼錾?,女兒經常在他家吃飯,時間久了就喊她“大爸爸”。
南豐路社區書記陳國霞也是棚改居民之一,她告訴記者,當年老鄰居們住在一起時,幾家公用廁所、水龍頭,從來沒有因為瑣事紅過臉。誰家有個難事,大家一塊幫著解決;誰家忘帶鑰匙,去鄰居家取備用鑰匙就行。這里的房子大多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設的,因為條件不好,很多鄰居都搬走了。“這次棚改將很多十幾年不見的老鄰居重新聚在一起,大家都格外高興,有的一早就來了。”
看著洗好的照片,鄰居們笑得格外燦爛。在活動期間,鄰居們將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愿貼在街道準備的“愿望樹”上,并且留下自己的新住址和聯系方式。筒子樓要拆了,但這份情誼不能拆。老鄰居們都希望即便住的距離遠了,但這份深厚的鄰里情永遠不散。拿著打印好的照片,挨著老鄰居,一起喊聲“茄子”拍個照,這份笑容和鄰里情將永遠定格!
文/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守龍]
本文地址:http://jimo.bandao.cn/news.asp?id=2626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