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見習記者 王靜)“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眼下,正值麥收時節,麥收之后的秸稈禁燒問題也隨之浮現。6月9日上午,記者走訪普東中心社區等地的部分麥田發現,往年這個季節常會出現的焚燒麥茬后的“狼煙”景象今年卻沒有了。記者從即墨市環保部門了解到,自6月4日起,多部門聯合組成督查小組在麥田進行巡查,對于焚燒秸稈造成大氣污染的當事人,每個火點處以50元最高200元的罰款。
6月9日上午,記者來到普東中心社區普西村路口處,三三兩兩的收割機正停在路邊等待收割小麥,可以依稀聽見遠處收割機田間工作的轟鳴聲。麥田里,一輛輛收割機正開足馬力來回穿梭在麥田里。記者觀察到,收割機收割后麥田里不見了秸稈堆,留下來一片片金黃色的碎秸稈。“政府規定不讓焚燒秸稈,天天有人在田間巡查,一旦發現就罰錢。所以收完麥子后,秸稈就直接粉碎在麥地里了。”正在收獲小麥的農民國德勝告訴記者。
“秸稈焚燒不僅污染大氣,還可能引發交通事故,焚燒秸稈形成的煙霧,造成空氣能見度下降,可見范圍降低,妨礙視線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影響人身安全。”市環保局業務科副科長于燕玲介紹,此外秸稈焚燒極易引燃周圍的易燃物,導致“火燒連營”,一旦引發麥田大火,很難控制,很可能將附近未收割的麥田引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于燕玲介紹,自2013年開始,每年夏收時節,市環保局、農業局、農業機械管理局、畜牧局、林業局、公安局六部門組成多個聯合督查小組,每天對各鎮秸稈禁燒工作進行督查。“今年從6月4日開始,最早在通濟街道、環秀街道、溫泉街道、北安街道等地開展,到夏收秋種后結束,預計持續1個月左右。”
“每個鎮成立自己的督查小組,每天進行巡查。并在麥收前,在主要道路、村莊進出口及田間地頭、道路兩側張貼禁止秸稈露天焚燒的通告及宣傳橫幅,開通宣傳車深入田間地頭巡回宣傳。”于燕玲介紹說,國家環境保護部通過氣象衛星和環境衛星進行遙感,并在官方網站上每天發布檢測日報,“我們也每天關注監測日報,看看有沒有即墨的焚燒火點,截至目前還沒有發現有焚燒秸稈的情況。”
“對焚燒秸稈造成大氣污染的當事人,每個火點處以50元罰款。對造成經濟損失或人員傷亡的當事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于燕玲介紹,依照法律,對于焚燒秸稈造成大氣污染的當事人,最高可以處罰200元,但由于程序繁瑣,真正處罰要等到麥收結束后,所以根據《環境行政處罰辦法》第五十八條,對公民處以50元以下罰款可以適用簡易程序,當場做出行政處罰。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泯蘇]
本文地址:http://jimo.bandao.cn/news.asp?id=2540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