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逃避監管,田某等人租賃即墨市金口鎮一廢棄農場廠房,秘密煉鉛,將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廢煙直接排放在大氣中。近日,記者從即墨市人民法院了解到,這是近年來即墨公開審理的首個污染環境案件,被告人田某和劉某以污染環境罪分別被判處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
農場為啥總是冒濃煙
“這有個農場,總是冒黑色的濃煙,很污染環境?!?014年8月19日,即墨市公安局接到村民舉報,稱附近的農場總有黑色的濃煙冒出,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接到舉報后,即墨市公安局趕到位于即墨市金口鎮的農場,在農場院內查扣鉛酸電池18.06噸,并將農場內的機器設備進行查封。但在現場并沒有找到已經生產好的鉛錠。
據辦案法官介紹,此案除被抓獲的被告人田某和劉某外,還有另外三、四個人正在潛逃。田某和劉某等人都是臨沂老鄉,在了解到鉛的市場價很高后,為了牟取高額利潤,他們商議合伙收購電動車的廢舊電瓶,拆解酸鉛電池,鑄成鉛錠對外銷售?!疤锬车热嗽诿髦脧U舊電瓶還原鉛生產會污染環境,在臨沂當地無法上線生產的情況下,便把注意打到了臨沂市外?!狈ü僬f,最后田某等人選擇將生產場地移至即墨市金口鎮的一處廢棄農場的廠房內。
高額利潤讓他們鋌而走險
根據調查,從2014年8月份開始,田某等人安裝練鉛生產線、購置冶煉設備,先后從臨沂非法收購廢舊電瓶350余噸,并雇了9名工人分成兩班同時工作,將廢舊電瓶拆解后利用鉛酸電池還原鉛生產。根據賬本顯示,田某等人已經冶煉出鉛錠170余噸。根據田某和劉某的供述,170多噸的鉛已經被送回臨沂,對外銷售。至于這些鉛究竟銷往何處,由于田某和劉某兩人專管生產,并不接觸銷售環節,從而無從得知。
庭審中,田某和劉某稱,不惜觸犯法律也做這項生意就是因為“干這行生意收入比較可觀”。在庭上,被告人算了一筆賬,一噸廢舊電瓶的收購價在800元左右,而一噸鉛錠的賣價在1.2萬元左右,前后差價11200元,利潤是收購價的15倍,僅他們雇用的練鉛工人月工資就達7000~8000元左右。
獲刑一年半還要交罰金
“根據法律規定,鉛酸電池屬于危險廢物,從事這類物質的收集、貯存、處置經營活動必須領取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法官告訴記者,被告人田某等人在沒有取得危險物品經營許可證,而且明知處置酸鉛電池還原鉛生產產生的廢煙對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的情況下,仍然鋌而走險,秘密生產,構成了污染環境罪。法庭上,田某和劉某當庭表示認罪伏法。法院最終以污染環境罪被判處兩人一年六個月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
“這是法院近年來公開審理的首個污染環境案件,通過這起案件的公開審結,讓更多的涉及電鍍、重金屬等‘高危’行業的從業者了解到污染環境案的相關信息,起到普法作用?!狈ü僬f,另一方面通過對涉及此類的犯罪分子的重罰,達到懲戒、預防的目的。記者 高曉飛 通訊員 高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泯蘇]
本文地址:http://jimo.bandao.cn/news.asp?id=2537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