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兩會的召開,引起眾多市民的關注。前期,本報曾多次向市民征集“直通兩會微心愿”,得到了廣大讀者的積極響應。大家通過短信、郵件、微信、電話、QQ等多種途徑傾訴心聲,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其中,就醫、物業、用水、環境、工資、出行等幾項呼聲較強烈。
就醫:電腦排號住院,對患者一視同仁
“我一直對老百姓看病這個問題非常關心,也對多個醫院進行過大量的調研,有好幾個問題想要反映。”市民孫鵬介紹說,現在很多醫院都存在床位緊缺的情況,經常需要托關系才能安排上病床,很不公平,希望醫院能完善信息系統,利用電腦排號住院,對患者們一視同仁。
孫鵬表示,現在急診看病無法報銷 ,只有住院后才能連同急診的費用一起結報,他認為這樣會對單純在急診看病的患者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建議將單純急診治療也納入報銷范圍之內。同時,建議增加全市的醫護人員數量,并提高醫護人員待遇。
“此外,即墨市人民醫院門前的健民街太窄,醫院每天進出那么多人和車 ,非常容易造成堵塞,尤其是救護車進出的時候,一旦遇上堵車,會造成生命延誤救治,后果很嚴重,希望政府可以拓寬健民街,以及醫院東門的青石路。”
用水:水質異常及時告知市民
市民王先生介紹說,2014年12月12日夜,2015年1月9日即墨城區大面積的自來水顏色出現異常,由于不知道異常原因,很多老百姓都很擔心。希望政府能關注飲用水安全,如果出現這種情況 ,有關部門要通過多種方式告知一下市民,打消大家的憂慮。
市民姜女士則反映,即墨鰲山衛街道白廟周邊的幾個村莊集體供水每天只有半小時,每天一到供水點都要有專人在家接水,一旦管水員有事當天的用水就沒著落了。半小時的供水時間太短,給村民們的用水造成很大的不便。建議村里安排專人負責,可以二十四小時供水;原來曾規定每人每月一立方水用量,太少了,希望可以達到每人每月3立方水。
工資:依據實際對原師范教師公正評審
市民楊女士是段泊嵐中心社區的一家幼兒園的老師,在該崗位上工作了37年之久,目前每個月的基本工資是900塊錢,另外,幼兒園里共8個孩子,她可以再拿到每個孩子每個月22元的輔導費,加起來每個月發到手里的工資為1076元,沒有五險一金。“工資收入實在是太低了,希望政府為農村幼師提高一下待遇。”
對于工資待遇,柳女士也有話要說。她告訴記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家每年都從民辦教師中通過考試錄取部分教師成為即墨師范生,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因考取的民師師范生大都通過函授、自學等形式獲得了大專文憑,而當時的即墨師范屬于中專,這在當時被人戲稱為“開倒車”。可能當時政府主管部門考慮到這一點,開學后,舉行完開學典禮,各自回原學校繼續從事教學工作,中間只進行了兩周的培訓,兩年后召開了畢業典禮,正式轉為公辦教師。近幾年,這些所謂的“民師畢業生”在晉升職稱時,被扣去了兩年的教齡、學歷、班主任、任職年限等積分,晉職稱的時間被這一政策推遲了好幾年,就連現在的工資也比最后直接轉正的民師低了兩檔。“當年考入師范的都是原民辦教師中的精英,在這兩年里,他們仍在教學崗位上工作,但每月只拿到140元生活費,我們覺得扣這兩年教齡不太合理,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在今后的職稱評審時,給這部分教師公正的考核。”
物業:物業費收支明細望公示
市民李先生是上海景苑小區的一名業主,他介紹說,以前該小區的樓道走廊一周打掃一次,現在大概一個月才打掃一次;物業公司本來說單元門一個月擦一次,樓道窗戶半年擦一次,但實際上幾年都沒擦過。“我們小區今年物業費要從6毛漲到7毛,漲價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希望物業服務水平也能跟上。”
“據我了解,今年全市幾十個小區的物業費都要上漲,物業公司并沒有召開業主大會進行討論,只是貼個告示說要漲價。我認為這樣不合理,希望物業公司可以按照制度辦事,也希望監管部門履行監管職責。同時,我認為物業公司應該定期公開財務收支明細,讓業主們知道交上去的物業費都用在了哪里。”市民孫先生反映。
此外,還有多位市民反映新民小區衛生較差,無人管理,建議政府予以關注,或者進行改造。
出行:希望道路整修加速
“據我觀察,現在很多公交車都不按照時間點發車 ,比如8路車 、14路車等經常20多分鐘甚至更長時間才有一班,現在坐公交車的人群中老年人占了很大一個比例,在酷暑或寒風中等那么長時間確實很累。”市民孫先生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對公交車以及公交公司進行實時監管,嚴格發車班次和準點率。
據市民劉先生反映,去年青威路開始大修,不過修路已經持續好幾個月了,挖開的道路兩側一直沒有處理,遇上刮風天氣塵土飛揚,而且已經多個月沒有機器在施工了。希望政府能夠加快施工進度,早日讓道路通順、美麗起來。
環境:垃圾焚燒須加強監管
“我是北安街道劉家西流村的村民,我們村存在焚燒垃圾的現象,經常有村民點燃大堆的生活垃圾,風一吹,很容易引起火災。”市民薛先生希望有關部門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力度,對因私自焚燒垃圾引發火災的人進行嚴厲懲處。
市民張先生是通濟街道蔡家村的村民,他說,本村沒有專門的保潔人員,垃圾非常多,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安排人員定期清理村子的垃圾。
記者 孫林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本文地址:http://jimo.bandao.cn/news.asp?id=249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