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單小東 通訊員 杜英 潘磊 黃啟先) 2014年8月29日,記者從山東省高密市公安局刑警大隊獲悉,發生在濰坊峽山、高密兩地的公安部督辦“打孔盜油”系列案成功告破,一個犯罪團伙被打掉,5名“油耗子”被抓獲。經初步審訊,這個犯罪團伙自2013年1月以來,瘋狂作案5起,累計盜竊原油近百噸,涉案金額達300余萬元。
2013年1月23日2時許,濰坊石油管理處報警稱:在高密市醴泉街道康莊社區康二村西側“東黃線”輸油管道179KM+200KM 處石油泄漏,后巡線員在現場發現輸油管道被開挖并擅自焊接了閥門,閥門上安裝了打孔器,現場附近遺留一輛白色油罐車,內裝原油10余噸。案發后,高密市局迅速啟動偵破工作機制,開展偵破工作。2013年4月19日,該案被公安部列為掛牌督辦重大涉油案件。
2014年1月,根據濰坊市局的統一部署和要求,該案由高密市局持續偵查。隨即,刑警大隊抽調10余名精干警力,組成專案組開展專案偵查工作。面對發案時間過長、現場痕跡無證、視頻監控圖像均已滅失的不利局面,在前期偵查的基礎上,通過細閱卷宗、走訪案件知情人、串并案件等措施,從犯罪嫌疑人刻畫、偵查范圍、現場物證、作案手法等方面對該案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和研究,確定了“依靠科技,以車找人,從人到案”的工作思路。
在偵查中期,面對重點嫌疑車輛使用假牌、犯罪嫌疑人全部更換聯系方式的情況下,主動調整工作思路,從兩名犯罪嫌疑人的車輛入手,依托圖像比對、時空軌跡碰撞等措施,牢牢把握案件主動權。期間,濰坊、高密兩級公安機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多次督導、調度、指揮。刑警支隊、技偵支隊主動派員靠案指導,指明偵破方向和工作目標,經長達8個多月的深度偵查,專案組先后確定犯罪嫌疑人鄭某冬、勞某元、郭某民、商某偉、商某結、陳某雷、張某強等人,并詳細掌握了該團伙的組織構成、人員情況及作案規律后,制訂了詳細的抓捕方案。
2014年8月5日,專案組遠赴東營,在刑警支隊、技偵支隊的大力支持下,在東營警方的配合下,自當日下午開始展開統一抓捕行動,先后在東營城區、史口鎮勞家村、于林村將犯罪嫌疑人鄭某冬(男,1983年1月13日出生)、商某偉(男,1982年11月17日出生)、商某結(男,1981年9月2日出生)、勞某元(男,1971年1月15日出生)、郭某民(男,1962年8月14日出生)成功抓獲歸案。
經查,犯罪嫌疑人鄭某冬、勞某元、郭某民、商某偉、商某結、陳某雷、張某強預謀盜竊東黃線輸油管道,后購買多輛油罐車用于作案。2013年1月份以來 ,上述5名犯罪嫌疑人伙同陳燕雷、張林強(此二人在逃)先后駕駛車輛經G20高速公路自東營竄至高密市、峽山區等地,采用在東黃線輸油管道打孔、安裝閥門等手段,先后盜竊原油近百噸。
目前,5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本文地址:http://gaomi.bandao.cn/news.asp?id=244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