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紀尚昆 通訊員 修鵬) 記者從即墨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為摸清全市登記漁船的真實情況,建立“漁船身份標識”,7月份以來,全市全面開展漁船普查工作,4名驗船師將對全市大小漁船逐一登船普查,主要測量漁船主尺寸、發動機功率等,并錄入信息建立檔案。據悉,這是本市首次開展漁船普查工作,標志著漁船監管工作將進入一個嶄新的網絡信息化時代。
近日,在即墨東部沿海地區能夠看到這樣一群人,他們頂著烈日冒著30多攝氏度的高溫,穿梭于全市漁港碼頭和漁船停泊點,他們不是漁民也不是漁船修理人員,卻帶著專業的設備和工具挨個漁船進行測試和測量,他們就是漁政漁港監督管理站的驗船師們。
“目前全市共有4名專業的驗船師,為保證普查數據真實性,他們需要提前摸清沿海潮汐規律和漁船停靠地點,利用退潮時機逐艘登船普查。”漁政漁港監督管理站工作人員介紹,這是本市首次開展漁船普查工作,從7月10日開始正式啟動,驗船師登船后要丈量漁船的長寬深等主尺寸,測試漁船主機的實際功率,了解漁船船齡、噸位等信息。
“除了這些小型漁船,全市還有110余條中型漁船,這些中型漁船的普查工作要求更細,需要運送至船廠進行全面檢驗。”工作人員介紹,中型漁船不僅要普查漁船的基本信息,還要重點檢查其安全性能,包括龍骨翼板有沒有損傷,救生筏等安全設備是否配備齊全,主機是否需要大修等。
“對于每一條普查漁船,我們都要拍攝實船全景照片并做好記錄,對普查完畢的漁船由工作人員將‘山東省漁船普查臨時標志’粘貼于船上,并將標志編號存入電腦。”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全市已普查漁船200余艘,普查完成后將對所有在冊的漁船建立“一船一檔”。“這項工作的開展標志著本市漁船監管工作將進入一個嶄新的網絡信息化時代。”工作人員表示,通過這次漁船普查建立的全面檔案,將為開展漁船安全生產管理、海難搜尋救助、發放漁業油價補助、休禁漁補助、防范廉政風險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本文地址:http://jimo.bandao.cn/news.asp?id=2449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