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兩個月的暑期臨近尾聲,面對開學在即卻還沒寫完作業的學生們,不得不拼命趕寫繁重的暑假作業。最近,一位學生家長撥打記者熱線反映,一批號稱“作業神器”的手機應用軟件走紅 ,大受“趕作業”學生們的歡迎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軟件有其弊端 ,應加以引導 。(8月20日半島都市報《諸城新聞》)
說起暑假作業,就讓許多成年人想起自己的童年,正如羅大佑歌中唱的,“盼望著假期,盼望著明天,盼望長大的童年”,“總是要等到睡覺前,才知道功課只做了一點點,總是要等到考試后,才知道該念的書都沒有念。”但是,不同的是,面對所剩無幾的假期,今天的孩子有了各種趕作業的“神器”,只需拍題上傳就能得到答案,確實很過“癮”。
暑假作業靠“神器”,看似很過癮,實則是偷懶器,是作弊器,它讓孩子丟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誠信。
據了解,作業神器之所以如此受“歡迎”,主要是孩子的假期作業太多,孩子又不能合理進行規劃,同時,老師在檢查作業時,很難分辨出是否是抄襲,甚至有些老師往往只檢查作業是否完成,很少再繼續深入檢查,蒙混過關顯得很容易。再者,現在有很多孩子掌上有手機,臥室有電腦,可謂是軟件硬件都很給力。
其實,暑假本是孩子釋放天性、享受天倫的最好時期。因此,學校要是利用題海戰術,讓孩子整天沉溺在無休無止的作業中,勢必會增加孩子的負擔。反之,老師和家長根據學生的能力布置個性化作業,讓孩子覺得作業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快樂,孩子自然會自己做,獨立思考,并且舉一反三。同時,在遇到難題的時候,家長也要鼓勵孩子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啟發。
當然,先不論作業神器的準確率如何,我們也不否認一些孩子只是把它作為學習輔助工具,發揮其積極的作用。可見,是利是弊,關鍵取決于孩子的學習態度,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可是,各種“神器”誘惑力實在太大,孩子本身的自制力又差,道德誠信意識也比較薄弱,很容易過分依賴它們,一遇到難題便放棄思考直接求助于‘ 作業神器’,這樣一來,孩子就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習慣,長久下去,必然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看來,要想真正把“作業神器”當做一種輔助工具,不能只靠孩子的自覺 ,也要家長和老師的監督,更要全社會的關心和引導。評論員 鄔勇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本文地址:http://zhucheng.bandao.cn/news.asp?id=24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