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秋節,各種包裝精美的月餅、茶葉、紅酒、保健品等開始大量呈現在消費者面前。近日,記者在市區一些大型超市、商場內發現,琳瑯滿目的商品,包裝精美,盡管有各種各樣的促銷活動,但是標價卻依然不菲。據了解,常見的外包裝物有精致紙盒、木質禮盒、金屬禮盒等,內包裝有鋁箔、絲綢、陶瓷等,不論在空間體積上,還是在實際生產成本上,對于一件禮盒,包裝物的價值似乎已超過了商品本身,“買櫝還珠”已不再是一個笑話。
恰當的包裝不但會保護商品本身,而且會將商品詮釋得淋漓盡致,有創意的包裝更會與商品本身渾然天成,讓消費者產生愉悅感和信任感。但是,商品過度包裝,甚至包裝失真,看似精美,實則是一種浪費 ,同時也掩蓋了商品本色,掩蓋了中秋節日的濃濃情愫和對傳統文化的記憶與反思。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有不少消費者選擇精美禮盒,主要是用來走親訪友,為的是圖個好彩頭。但是,有些禮盒是封閉的,里面商品的狀況并不能充分了解到。同時,也有少數低端品牌產品偏偏喜歡在包裝上虛張聲勢,想以“包裝”所長來彌補、裝點產品所短,可謂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當然,最終失望的大都不是送禮人,而是收禮的親朋好友。
筆者認為,禮品在設計包裝時,既要不失商品本色,又要兼顧消費者的親身體驗,回歸本色的禮盒才更有人情味。最典型的例子,在大多數80后的記憶中,小時候跟著父母走親串戶時拎著的是一摞摞薄油紙包裝的月餅,月餅的香氣和油漬伴隨著濃濃的幸福感和親情清晰地洇出來,確實是一種美好的享受。當然,包裝物也要綠色環保,因為商品在使用完畢后,有些包裝不能回收利用,大量丟棄在自然環境中,會造成環境污染。同時,商品過度包裝,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造成資源的浪費,不僅誤導了消費者,失去了消費者的認同和信任,隨后自然會被市場淘汰。就拿月餅來說,普通幾元錢的月餅經過一系列的包裝可以賣到幾十甚至幾百 、幾千元,有些消費者無奈地說,光個外包裝盒的價錢,就能買一臺小家電了??梢?,這種本末倒置的現象,已經完成脫離了價值規律,并逐漸被理性消費理念和社會勤儉之風所摒棄。
值得欣慰的是 ,現在市場上禮品包裝已經出現從簡從輕的苗頭,越來越多的散裝月餅和復古式的老月餅開始得到消費者的青睞。當然,相關部門在給禮品包裝物上一個“緊箍咒”的同時,企業也應在商品本身上改進創新,以實現禮品的價值和情感回歸。本報評論員 鄔勇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本文地址:http://zhucheng.bandao.cn/news.asp?id=2446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