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永和鑄造汽車廢氣循環管組裝車間。
近年來,高密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按照各級黨委政府工作部署,積極引導全市民營企業認真開展招商和轉調創工作,以開展“百家企業提升行動”為抓手,突出抓了產業集聚、全民創業、機制完善、平臺建設等關鍵措施的落實,全市民營經濟保持了較好的發展態勢。2013年,高密市62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1630.7億元,同比增長16% ;主營業務收入1656.3億元,同比增長13.6% ;利稅總額155.7億元,其中利潤總額10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8%和20.2%。
民營經濟成績顯著 在高密市委、市政府的關心與支持下,高密市的民營經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形成了紡織服裝、機械制造、食品加工、新化工、木器加工為主導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勞保、制鞋業等小商品同步協調發展的多元化產業格局,正在成為高密市社會經濟增長的重要生力軍。
記者從經濟和信息化局了解到,截止到2014年3月底,高密市個體工商戶發展到3.9萬戶,民營企業 5000多家,涉及紡織、印染、機械、化工、建材、醫藥、服裝等多個領域,從業人員達15.5萬人,民營經濟稅收占全市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
中小企業發展迅猛 據了解,高密市一批“高、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實現了由“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永和、金億、邦泰、恒濤、亞盛、振泰等企業快速發展成為行業龍頭,成為高密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支撐作用明顯。
與此同時,紡織服裝、機械制造、勞保制鞋、食品加工等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繼“山東省紡織工業基地”、“中國家紡名城”、“中國鞋業生產基地”等行業特色稱號之后,今年高密市姜莊鎮、密水街道又被評為“濰坊市20強特色產業鎮”、家紡新材料產業集群被評為“濰坊市十大產業集群”稱號。
高新技術產業比重不斷加大 據介紹,高密市擁有23家濰坊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25家,高新技術產業企業 93家,比2007年增加35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19%。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高密市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產品大幅減少,高附加值的名優產品比重加大。目前,高密市擁有省以上名牌產品、省以上著名商標達到65個和37個,比2007年增加44個和22個,其中,中國名牌產品2個、中國馳名商標9個,有力提升了高密市產品的品牌知名度。為了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高密市不斷完善政策激勵機制,積極營造全民創業的良好氛圍 ;規劃建設中小企業集聚園區,打造創業承載平臺;引導企業開展轉調創,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文/圖 記者 杜文娟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本文地址:http://gaomi.bandao.cn/news.asp?id=244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