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鄔勇
近年來,網絡購物正快速改變著中國人的消費習慣,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網購用戶已達到2.42億,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到1.85萬億元,成為全球網購人群最大的國家。近年來,網絡詐騙手段花樣不斷翻新,其中超過三成網民有過被騙經歷,危害日益嚴重。記者調查發現,無論是網絡中介還是網絡購物,網民遭遇詐騙的幾率和風險正在顯著增加。(8月6日半島都市報《諸城新聞》)
據悉,從全國范圍來看,90后年輕人占受害者比例的53%,80后占比36% ,70后占比8%,其他各年齡段的受害者總共約為3%。在網絡兼職和虛假購物這兩類受害者人數最多的網絡欺詐中,90后都是受害人群中的“絕對主力”,占比分別達到58%和49%。就濰坊來看,90后年輕人也占到受害人總數的半數以上,其中網絡兼職欺詐占主導,達53%。
由此可見,網絡購物 、兼職受害者多是90后。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情況呢?筆者認為,90后是在網絡信息世界里成長起來的一代,對于網絡,他們有著根深蒂固的依賴性,在某種程度上,網絡不僅僅是求職、購物等活動的重要途徑,也是一種感情寄托,例如網絡交友,博客、微信、虛擬游戲等等。
先不論90后社會閱歷是否尚淺,容易被網絡中“高薪、輕松”等假兼職信息誘惑,也不論現今網絡詐騙手段如何“更新換新,與時俱進”,最根本的問題出在大部分年輕人已經模糊了艱苦奮斗的精神內涵,做事一味追求捷徑,夢想一蹴而就取得財富和名譽,甚至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幻想著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再者,由于網絡世界的間隔,年輕人漸漸失去與父母及長輩在現實生活中的交流,一些優秀的生活經驗和傳統文化精髓,或者被海量的網絡信息稀釋得不知所蹤,或者得不到傳承和發揚,最后,也有一部分年輕人,對現實世界的法律秩序、道德風范知之甚少不說,同時已經退化了反思的能力,騙的數額小,不當回事接著繼續“受騙”,騙的數額大,不去反思,卻要遷怒他人,甚至想著法去騙他人,以求心理的平衡,種種原因,致使很多年輕人在心靈深處產生空虛,而后各種詐騙信息趁虛而入。
因此,要防范網絡詐騙,不僅僅是90后等年輕人的問題,更無關乎我們的職業等,而是整個家庭,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問題。網絡詐騙,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他可能是我們自己,也可能是我們的親人,無論怎樣,它正實實在在的破壞著我們的現實生活。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網絡作為推動時代發展的一種工具,我們每個人既要善待之,更要熟練地駕馭之,同時,最關鍵的是,我們應打通網絡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通道,“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既要與時俱進,又要繼承傳統。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本文地址:http://zhucheng.bandao.cn/news.asp?id=244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