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家已經搬進了城市里的社區,不過這可不妨礙我們一個人一年只花55元錢就享受新農村合作醫療,而且還享受‘雙保障’。”家住黃島區隱珠街道盧家疃社區的居民王莉告訴記者。5月10日,記者采訪過程中了解到,在該街道、村集體的補助下,參合居民只需繳納55元便可享受新農村合作醫療和“補充合作醫療”兩項保障,享受到更大比例報銷,“雙保險”避免“因病致貧”。而補充合作醫療則是由該街道、村集體籌資100余萬元,按照每人每年60元的標準為居民免費辦理的,同時街道今年還為每位居民補助了新農合保費30元。
“醫療保障,俺們有了雙份” “在我們老百姓的觀念里,最害怕的就是得大病。萬一是老人病倒了,我們靠上照顧老人是本分,但是過高的醫療費確實是我們普通老百姓很難承受的。”5月10日,在黃島區隱珠街道的盧家疃社區服務中心,正在咨詢新農合報銷事宜的當地居民蘇女士表示。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作為一個從原先的農村社區向城市社區發展的新建社區,居民最關心的還是基本的民生問題,諸如醫療保障等。
那么改變了原有的生活環境甚至生產環境的新社區居民,又能享受到怎樣的民生保障呢?“今年早些時候,我來交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時候,全家4口人一共交了220元。報銷最明顯的是我婆婆。前一段時間的一次住院,總共大概花了2.6萬元,實際報銷后我們自己只承擔了2700元。這對我們這樣的普通家庭來說太重要了。10多年前我婆婆剛得病的時候,為了省錢,根本不舍得住院,實在撐不住了才會簡單治治。”蘇女士表示。
“通過她的這個報銷明細我們可以看到,根據新農合政策,報銷了18843.98元,而街道辦實行的補充合作醫療政策,又為她報銷了2841.53元。”隱珠街道辦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值得注意的是,該街道參保新農合的1.2萬余居民實際上擁有“雙保障”。“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之外,我們的居民還有‘補充合作醫療’,可以進一步增加報銷的比例。”
特殊人群,免費參加新農合 那么,對于居民來說,新農合 、補充合作醫療保費應該如何支付呢?“一般來說每位居民每年自己需要交的保費是55元。因為按照相關部門的要求,今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繳納標準是每人每年85元,其中辦事處補助30元,農民個人每人要繳納55元。”隱珠街道辦工作人員介紹道。“今年的補充合作醫療籌資標準是每人每年60元,但是這個錢實際上不需要農民出。是按照村集體負擔10元、辦事處出資50元的比例進行籌資的。今年總共參保的人員是12563人,在農村補充合作醫療中辦事處共計補貼100.108萬元。”
“對于村里的五保戶、低保戶、優撫對象等人群,我們是繼續免收個人應繳納的參合醫療統籌費用,由辦事處統一負擔。”該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盧芝新說,“也就是說,這部分人員免費參加了新農合。而對于五保戶和低保戶,除了享受新農合和補充合作醫療的補助外,個人承擔的部分,民政部門再為他們補貼90%。”據悉,今年該街道的新農合籌資時,不到3天的時間資金就全部收取完畢,農民參合率達到了100%。
“沒想到年老了還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住上了樓房,看病住院基本不用花什么錢,平時還能到社區中心和老伙計們下下棋 。”今年80歲的盧家疃社區居民老王頭說起自己從農村搬進新社區后的生活時感嘆道。
住有所居,居民搬進“公園式社區” 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最讓住上樓房的“村民”感受到自己生活變化的還是周圍環境的變化。“原先就是四間平房幾間草房的農家小院,現在是漂亮的城市小區,住著肯定開心呀。”盧家疃社區居民劉女士告訴記者,“更高興的是在今年春天,兒子剛剛在新小區里娶了媳婦,現在就盼著能早點抱上孫子了。”5月10日,記者走進位于隱珠街道的大盧家疃社區實地探訪。整齊的小區街道 、漂亮的綠化以及涵義豐富的雕塑使人耳目一新。而社區的沿街商鋪也有不少已經開始裝修、營業。
“我們這個社區在建設的時候就是把環境優美放在第一位,讓老百姓生活在清水旁、綠樹花叢中。社區定位就是像建在公園里一樣。這樣一來老百姓住進去會更舒心。”大盧家疃社區黨支部書記薛先生表示。
據介紹,為了讓這個社區能更優美、舒適,隱珠街道前后投資了8000萬元,對社區旁邊的大盧河進行綜合治理。“建設了總長1150米、占地400余畝,由城市公園、商業公園、兒童公園、文化公園、濕地公園五大主題板塊組成的隱珠公園,園內還有水幕電影等設施,成為社區居民茶余飯后,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隱珠街道辦工作人員表示。在社區內部建設上,注重社區環境觀賞性和實用性的統一。“對社區內部進行高品位綠化,營造了美觀、自然、宜居的生活環境。為了保持社區良好的環境,還專門聘請專業物業公司來進行管理、服務。”
10余支文藝團體活躍在新社區 在了解到了“就醫不愁、住有良居”之后,社區居民的就業、增收、孩子入學、文娛活動等方面有沒有跟上“城市化”的步伐呢?在該社區探訪過程中記者注意到,除了小區的居民樓,社區在黃島區的朝陽山中路兩側沿街商鋪頗為引人注目。“商業長廊為社區居民新增就業崗位2000多個,帶動社區集體每年增收500萬元。社區第一批實施村居改造的大盧家疃村,集體固定資產由原來的1600萬元增加到2億元,增長了11.5倍;村集體年可支配性收入由原來的140萬元增加到640萬元,增長了3.6倍。”隱珠街道辦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同時居民的就醫、孩子入學等在“一公里服務圈”內可以實現。
“盧家疃社區現在正在從農村社區向城市社區發展,在轉變的過程中,社區服務中心通過組織文化活動、科普活動、育嬰師培訓等為居民提供便利。同時還會定期不定期的組織一些便民活動,比如給老年人免費理發、免費體檢等。隱珠街道辦工作人員表示。
“而受到居民歡迎的還有社區服務中心二樓780平方米的群眾文體活動中心。這里有居民學校、圖書室、棋牌室、舞蹈室、健身器材室等,免費為社區居民提供文化健身娛樂服務。同時還組建了剪紙協會、書法協會、象棋協會、茂腔劇團、秧歌隊、民樂隊等10余支文化藝術團體,隊員已經有500多名了。”
文/圖 記者 周晉華 本報通訊員 許傳超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本文地址:http://xihaian.bandao.cn/news.asp?id=241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