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入小學的孩子哭鬧不愛上學?孩子渴望獨立卻又依賴父母?小學期間,是孩子性格、行為、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正確的心理引導就尤為重要。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 ,需要學校 、家長的共同配合,給孩子一個健康向上的成長環境。開發區香江路第一小學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校本課程,近日,該校被山東省心理研究會評為2013年度先進單位。記者采訪了香江路第一小學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了解小學生的心理世界。
一年級學生哭鬧不肯入學
“很多人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孩子心理出問題了,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其實并不是這樣。”香一小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薛浩梅老師介紹,小學階段孩子的心理相對簡單,但是同樣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關注重視,對其加以正確引導。
“每年一年級新生入校,我們總會遇上幾個抱著家長腿,哭喊著不肯進學校的孩子。”薛浩梅告訴記者,有的家長會選擇妥協,將孩子帶回家去,尤其是老人。“其實,孩子出現這種表現,多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缺少原則,過分溺愛導致的。孩子過分依賴,而家長太寵孩子,保護過度,一再妥協,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薛浩梅說,遇到這種情況,老師們一般會給孩子一個緩沖,讓家長在學校陪伴孩子一段時間,讓孩子適應新環境。“但這樣治標不治本,我們會找家長談,希望能改變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模式。”薛浩梅說。
高年級孩子出現矛盾心理
孫愛萍是高年級的班主任,也是三級心理咨詢師,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尤其關注。“當孩子進入五六年級,會出現一種矛盾心理。他們認為自己長大了,渴望獨立。但是,從經濟、物質等方面,他們還是需要依賴父母。孩子心理產生矛盾,也就出現了所謂的逆反行為。”
孫愛萍說,前不久,一位家長打電話找到她“訴苦”,說孩子要買手機,可她認為孩子現在并不需要,孩子與家長發生了激烈的沖突。“其實我建議在這個時期,家長不要過分訓斥孩子。可以在精神支持的基礎上,給予一定的物質支持。但是一定要適度,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對自己的支持。”
家長焦慮情緒會傳染孩子
在與家長的交流中,孫愛萍發現不少家長存在過分焦慮的情緒,尤其是孩子的母親。“過分焦慮表現出來就是愛嘮叨,很多家長把自己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想得過于嚴重,其實孩子在學校表現是很優秀的。”
孫愛萍說,大多數家長嘮叨的重點就是嫌孩子粗心、拖拉、不認真。“當然,有的孩子確實存在這類問題,但是家長反復嘮叨,焦慮的情緒會傳染孩子,讓孩子也產生焦慮,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強。”
“現在很多家長因為工作忙,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太少,也會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孫愛萍告訴記者,很多孩子小學之前都是隨祖輩生活,直到上學才被接到父母身邊。“這樣的孩子通常膽怯、適應環境能力較差,需要家長的陪伴與鼓勵。”孫愛萍說。
心理健康教育納入課程
“2005年,我們學校就設立了‘知心姐姐’信箱,那時候有很多孩子把自己的心里話寫下來投進信箱。我們每周開一次,針對孩子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 。”薛浩梅告訴記者,近兩年,“知心姐姐”信箱被冷落了,幾乎沒有孩子寫信。“現在孩子不愿意把心里話告訴老師,而且現在媒介更多,孩子們更多地在QQ 、網絡上交流了。”薛浩梅說。
記者了解到,香江路第一小學有6名具有專業資格的教師兼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校本課程,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編寫了不同的教材。低年級學生的《好習慣 早養成》、中高年級則是《培養品質 塑造心靈》。近日,在剛結束的2014年山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表彰會暨心理輔導技術培訓會上,是開發區唯一一所獲得此項殊榮的單位。
文/圖 記者 劉家冕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本文地址:http://xihaian.bandao.cn/news.asp?id=24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