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受阻,老賴主動要求還款。
本報訊(記者 馬菲菲 通訊員 邱松 毛偉濤) 近日,記者從高密法院了解到,高密法院執行庭充分利用被執行人失信網與銀行網絡系統互聯的特點,成功執結了一起用工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工資糾紛,極大地維護了弱勢群體的利益,彰顯了司法的權威。
據了解,兩位申請人徐某、王某均是外地來高密務工人員,而被申請人則是當地一家紡織公司。2012年9月份兩位申請人到該紡織廠處工作,雙方口頭約定每天120元,工資通過中國銀行打卡方式實行月結。兩人依照約定分別自2012年11月26日至2013年3月11日,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在廠打工,后來因嫌工作太累加上身體健康原因,兩人申請了辭職,結賬時公司分別欠徐某、王某工資1560元、4400元。
但就是這幾千元的工資,兩人多次前去索要,都被公司以“沒錢”為由拒絕了。一氣之下,王某和徐某來到了高密市勞動人事爭議中心申請仲裁,仲裁委員會在調解無果且紡織公司拒不到場的情況下出具了仲裁裁定書,要求裁定生效后十日內,被申請人一次性支付給申請人拖欠的工資。裁定生效,紡織公司卻拒不履行協議內容,徐某、王某二人在無奈情況下,只好到高密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執行立案后,辦案人員發現,本案事實清楚、證據充分、雙方也沒有較大爭議,而且被申請人完全有能力支付欠款,因此試圖以調解方式執結本案的辦案人員,多次到該公司駐地試圖聯系該公司法定代表人,但都被拒之門外。
“不能讓老百姓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打了水漂,既然協調不了,我們就立即強制執行。”辦案法官堅決說道。而就在這時,辦案法官得到這樣一個消息:該公司正在銀行申請一筆貸款,手續已經提交,正在審核。執行法官當機立斷,將被執行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信息在失信網及時公布,因該網絡與銀行網絡系統聯網,一旦銀行系統查詢到該公司出現失信行為,貸款申請則立即被駁回。
于是半天時間還不到,企業負責人便主動到法院交了執行款,并且當面承認了錯誤。當法官把拖欠工資交到二人手里時,兩人激動地說:“感謝你們啊,我們申請的錢不多,沒想到你們這么認真地給辦,通過網絡,把我們的血汗錢要了回來”。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本文地址:http://gaomi.bandao.cn/news.asp?id=2398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