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高密法院了解到,在高密法院近三年受理的涉訴交通事故案件中,與電動自行車相關的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率分別為10% 、20%、25%左右。而近期,高密法院與高密交警大隊在聯合調研中也發現,電動自行車在城區道路事故中所占比例較大,事故發生率較高,且呈逐年上升趨勢。
老城區成電動車交通事故頻發地
電動自行車因其價格低廉、低能耗、所占空間小、駕駛靈活等特性,被廣大市民所歡迎,其銷售量、保有量都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然而,與此同時,路窄、車多、道路擁擠等問題也隨之而來。據交警大隊反饋的不完全統計數字,高密市城區發生的交通事故中,與電動自行車相關的交通事故每天約為20起左右;從電動車交通事故的發生時間段上來看,多為上下班高峰期或周末;從地段分布上,老城區占事故發生區域的45%左右。
“電動自行車事故頻發很大程度上與其調轉靈活、噪音小,不易引發注意有關。”據高密法院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電動自行車存在方向調轉靈活、車速較快、噪音較小、污染少的優點,但有其利必有其弊,這些優點在行駛過程中,卻對其他機動車輛造成“難預測、難判斷、難躲避”的駕駛困難,給道路交通安全帶來了較大的隱患。
電動車違法行駛是禍首
“其次,電動自行車的起步與提速較慢,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應急處置。”據了解 ,特別是在遇到緊急、突發事件時,即便電動車駕駛員做出了準確的判斷和防范預備,但由于電動車起步和提速過程較長,屬于“慢熱”車型,因此并不利于突發情況下的應急處置,從而很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而另一方面,由于電動自行車違法處罰力度小、管理難度較大,因此一定程度上也使得電動車違法駕駛行為較多,這也成為造成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電動車保有量很大,且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強制上牌標準,因此對其進行管理的難度較大。加之警力有限,主要應對較為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對電動自行車的處罰力度較小。”
“防于前 控于中懲于后”
面對電動自行車存在的安全隱患,如何對其實施有效管理,減少或消除由此帶來的交通事故也成為擺在相關職能部門面前一道急需解決的課題。“加強教育引導,首先要‘防于前’。”據法院工作人員介紹,要對電動自行車主的駕駛行為進行積極的教育引導,充分利用銷售、上牌等多個環節,以文字、圖片和教育短片的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強化交通安全意識。
其次,加密對電動自行車的管理力度,“控于中”。健全完善相應的上牌、上路管理措施,對電動自行車進行限速、限行(禁入機動車道)、限載(禁止載人),適時開展電動車違法專項整治行動,最大限度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率。再次,加大處罰力度,“懲于后”。嚴格執行處罰措施,對個別駕駛員我行我素、不遵守交通規則、隨意變道、穿插、無視交通信號、不配合警察工作等行為進行嚴肅處理,促使其自覺遵守交通法規。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本文地址:http://gaomi.bandao.cn/news.asp?id=239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