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隨著歐亞經貿合作產業園的落成,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又迎來了發展新機遇。未來的歐亞經貿合作產業園,將成為青島地區對外開放新窗口,成為國家 “一帶一路”戰略“互聯互通”東部沿海地區的重要載體平臺。據悉,作為膠州市招商引資重要載體,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瞄準高端、智慧、生態、新興項目,結合地域優勢和“陸、海、空”交通區位優勢,逐步打造起高端裝備制造業、互聯網+及現代服務業、航空航天及汽車制造三條千億級產業鏈。三條產業鏈如同三支“裝備精良”的產業艦隊,幫助膠州實現招商引資的戰略性突破。目前,總投資921億元的96個重點項目落戶,千億級產業鏈項目持續延伸,招商引資基礎雄厚,后勁十足。
優勢 區位優越成為投資熱土 “區位優越是開發區最為寶貴的財富,開發區地處‘陸、海、空’交通15分鐘經濟圈內,這一罕見的交通便利優勢,使得開發區成為眾多企業爭相投資的熱土。 ”據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人員介紹,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自2012年12月升級國家級開發區以來,牢固樹立“高端、智慧、新興、生態”發展理念,只爭朝夕、激情創業,全力建設高端智慧新區,成功躋身中國最具外資吸引力開發區50強。陸路方面,膠州灣大橋膠州連接線,海關多式聯運監管站、膠濟客運專線膠州站,沈海、青蘭、青銀高速,膠濟、膠新、膠黃鐵路和膠濟客運專線交通網絡使得開發區陸運四通八達,依托軌道交通12號線和新機場高速等輻射半島城市群的綜合交通體系,可以實現整個半島城市圈交通的“零換乘”。海路方面,開發區距青島前灣港只有15公里,可以聯通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50多個港口,真正使得膠州成為“一帶一路”雙向開放橋頭堡。空港方面,開發區距青島流亭國際機場約20公里,距新落戶的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僅15公里,該機場為4F級,擁有4條跑道,一期建設年旅客吞吐量38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44萬噸;全部竣工后,年旅客吞吐量達到60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110萬噸。
隨著青島歐亞經貿合作產業園、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和國家示范物流園區的成功獲批,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空間更加廣闊、發展優勢更加凸顯。“我們將把歐亞經貿合作產業園著力打造成青島地區對外開放新窗口,力爭建設成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互聯互通’東部沿海地區的重要載體平臺。”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宋業敏說,站在新的起點,面對發展的多維空間,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里注定會挺起一支“巨型艦隊”,乘風破浪,搏擊商海。
崛起 壯大三條千億級產業鏈 站在高點俯瞰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曾經的鹽堿地早已一馬平川,區內道路建設四通八達,幾十個大項目拔地而起,氣勢恢宏。 “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自升級國家級開發區以來,已引進重點項目96個,總投資921億元,總建筑面積1059萬平方米,培育壯大三條千億級產業鏈,為膠州經濟轉型騰飛鋪就了一條康莊大道。 ”膠州經濟開發區分管負責人介紹,三條千億級產業鏈分別為:
一是千億級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包括以中集夢工廠為代表的冷鏈產業板塊,以特銳德、東軟為代表的電力產業板塊,以美國NOV海工裝備、日本電產、德國貝克曼沃瑪等為代表的高端制造產業板塊。二是千億級互聯網+及現代服務業產業鏈,包括京東、有住網、傳化公路港、普洛斯物流等項目。三是千億級航空航天和汽車制造產業鏈,依托國際膠東機場和國家級歐亞經貿產業園建設為契機,緊盯國內外航空、汽車制造企業,在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達成合作意向,推動項目簽約落戶建設。據了解,中集冷鏈高新產業園項目,是膠州市重點打造的綜合性冷鏈產業園,建設冷箱“夢工廠”、冷鏈總部、全球冷鏈研究院、特種冷藏箱和冷機、冷鏈裝備和冷鏈物流五大板塊。其中中集冷箱“夢工廠”,總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一年時間,全部達產后,年產標準冷箱10萬臺,占全球40%以上;中集冷機特種冷藏箱項目,年產特種冷箱2萬臺,占全球市場的85%以上,是全國最大的特種冷藏箱生產基地,現已投產運營;中集還建設了冷鏈總部研究院,主要建設中集全球冷鏈總部和全球最大的冷鏈研發基地。
記者在京東產業園項目中看到,該工程已經基本完成地下施工。據介紹,投資20億元的青島京東電子商務產業園是京東集團亞洲一號標桿工程,將建設區域貿易結算中心、智能物流技術示范基地、區域采購中心、O2O模式試點等板塊,打造山東地區等級最高、規模最大、功能最先進的電商產業園,山東區域客戶將實現“朝發夕至”。區域貿易結算中心已于今年2月份正式運營,結算范圍涵蓋山東全境、河北、河南、安徽部分區域,年交易額達100億元。
“隨著歐亞經貿合作產業園的落戶,航空航天及汽車制造千億級產業鏈也將在開發區加速崛起。 ”膠州經濟開發區工作人員介紹,依托膠東國際機場,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引進了航空零部件、燃氣機輪、航空電子設備、汽車制造等生產企業,逐步打造起一條航空航天及汽車制造千億級產業鏈。目前主要有黑石高分子項目、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項目、德國博世汽車制造項目等。
隨著清華大學青島物流研究院落戶,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起了由清華大學物流研究院、西安交大青島研究院、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青島分院、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青島分院、清華—北卡雙創基地、多家企業自身建立的研發中心組成的“四院一基地多中心”智能庫。 “膠州市多式聯運優勢明顯,大型物流企業聚集,所以我們選擇將研究院落戶在這里。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副主任蔡臨寧說,研究院將著力打造物流研究、物流教育和城市產業推廣三個平臺,發揮技術研發和智囊服務優勢,為膠州市物流之城的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作為高精尖企業,落戶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企業積極搭建自身研發中心,如特銳德、東軟、京東、利旺科技等企業均建設有自己的研發中心,其中特銳德研究中心將建設中壓、高壓和大容量3個國家級實驗室,進一步鞏固企業箱變行業龍頭地位。
展望 打造膠州灣畔智慧新城 根據國家級膠州經濟開發區的發展規劃,到2020年,率先形成區域經濟發展協同創新體系新格局,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科技創新投入大幅提升,政府引導下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進一步完善,社會資本投向創新創業的活躍度進一步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54%。高端創新資源加速集聚,落戶一批面向全國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聚一批高水平的創新機構,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臺。企業主體地位持續增強,企業創新意識進一步強化,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持續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達到20%。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源頭創新與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在先進制造業“8+6”等領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新增發明專利授權量400件,馳著名商標達到230件以上,青島市級以上品牌達到200件以上。創新創業生態全面優化,創業主體更加多元,創業平臺更加多樣,創業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各類科技孵化載體達到50家,投入使用面積達到33萬平方米,孵化企業超過500家,集聚精英創客團隊200家。
到2025年,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產業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源頭創新與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投入體系進一步多元,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建成一支結構優化、規模宏大的多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創新資源集聚力大幅增強,創新文化氛圍更加濃厚,在全國率先建成特色鮮明的創新城市。
“未來,隨著大批高端產業集聚,生態濕地公園及學校、商場逐步投入使用,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開發區必將成為膠州灣畔一座閃亮的智慧新城。 ”宋業敏說。(記者 馬丙政 通訊員 孫勇軍 姜方梅)
相關鏈接 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部分項目一覽 特銳德電氣 特銳德電氣項目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于2009年10月上市,是創業板第一股。總投資30億元,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主要生產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和箱式變壓器,同時建設中壓、高壓和大容量3個國家級實驗室及特銳德研究院,有效解決了中國電力設備行業海外認證難題,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箱變研發生產基地,研發了世界首創的110kV城市中心模塊化智能箱式變電站,并獲得了38項技術專利。目前,該項目已經部分投入運營,全部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00億元。
美國NOV海工裝備 美國NOV福基斯海工裝備項目,由世界500強企業美國國民油井華高公司投資1億美元建設,打造國內最大的海工裝備產業基地。該集團是世界最大、實力最強的石油鉆井機械制造商之一。目前,該項目已經進入試運營階段。
傳化智能公路港項目 傳化智能公路港項目主要建設信息發布中心、司機之家、倉儲中心、金融服務中心等。物流功能區定位于“第四方物流”,是交通運輸部等五部委重點推廣的物流運營模式,整合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等資源,形成多式聯運的立體物流服務體系,著力打造國內最先進的物流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為周邊企業降低40%以上的物流成本。目前,10萬平方米的傳化信息發布中心即將封頂,明年5月份投入使用。 10萬平方米的倉儲物流中心已于今年6月3日正式啟用,現已入駐物流企業 236家,全部運營后可入住2000家,年交易額達150億元。
有住智能集成產業園 有住智能集成產業園主要建設有住網總部、有屋科技總部、克路德機器人研發中心、培訓中心等,產業布局包括木門、幕墻、照明、衛浴、家具等5大板塊,目前已引進日本歐克瑪木門、德國幕墻等5家國際著名建材品牌,全部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最大的智能家居研發制造基地、工業4.0示范基地。依托有住產業園,對家居全產業鏈實施跨領域跨行業的全球大整合,成立了一個以智能家居為核心、引領高端智能生活的少海匯生態圈,目前已在全國戰略布局,建立五大研發制造基地。未來5年,少海匯將突破千億級產業,成為中國智能家居第一生態圈。
美國黑石高分子材料項目 美國黑石高分子材料項目主要從事碳纖維復合材料研發、生產,產品廣泛應用于無人機、軍工、游艇制造領域,打造國內一流的、國際上頗具影響力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產業園。
[編輯: 高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