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進北上,是大青島發展戰略的兩大方向。在“三城聯動”的發展戰略中,青島高新區作為北岸城區崛起中的重要一環,一度成為了置業者關注的焦點。由于該地區區位條件優越、腹地空間開闊、景觀資源豐富,作為城市發展重要的戰略儲備空間,隨著奧體中心、醫療文化中心、行政會展中心的投入建設,城市發展的接力棒,將傳遞到北部新城的“手里”。
地產大鱷爭相布局 相比于西海岸20多年的開發歷史,膠州灣北部區域開發起步較晚。2008年,青島高新區膠州灣北部園區(簡稱高新區)正式開工建設,拉開該區域發展序幕。2012年,青島市決定建立青島紅島經濟開發區,紅島被稱為“青島新浦東”,評論更稱“紅島經濟區這里孕育著青島的未來”,可見其對于高新區乃至青島發展的推動作用。也是到2012年,高新區一期基礎設施框架基本形成,主導產業初步形成,實現生產總值75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10億元。
作為海濱城市,臨海而居一直是青島人的居住夢想。伴隨著市內灣區的日漸飽和,膠州灣作為尚未完全被開發的區域,其價值潛力日益凸顯,各路房地產大鱷紛紛開始搶占高新區。近年來,方興、世茂、北科建、招商、雨潤等地產大鱷紛紛入駐在此拿地開發。
其中,位于青島高新區的中歐國際新城,是方興地產繼長沙梅溪湖后國際新城又一力作。項目占地約2500畝,建筑面積400萬平方米。作為方興城市運營2.0時代的產品,項目將用引領時代的人文思考與規劃理念,整合區域的海、河、林、湖、濕地等自然優勢,集合方興旗下金茂巔峰作品系集體亮相,打造成由花園別墅、水岸社區、精英公寓、總部辦公、城市廣場等融合中歐生活形態的綠金戰略國際社區,以國際視野打造產業新城。
在“三城聯動”的發展戰略中,青島高新區作為北岸城區崛起中的重要一環,一時間也成為了置業者關注的焦點。該地區區位條件優越、腹地空間開闊、景觀資源豐富,作為城市發展重要的戰略儲備空間,未來的發展潛力無限。隨著奧體中心、醫療文化中心、行政會展中心的投入建設,這里將成為大青島一個新的城市中心。
百余億元項目落子 如今,高新區已經完成了一場蝶變,昔日的貧瘠之地變身為一座嶄新的科技新城,如今走在高新區,看到的是一座嶄新的、生態的科技新城區。寬闊的馬路、大片的綠化草地、景色宜人的濕地公園、湛藍的天空。高新區正在經歷一場由貧瘠之地到生態科技新城的華麗“蝶變”。
記者探訪了解到,昔日廣袤的鹽堿荒地正在“蝶變”成高樓和園區,隨著半小時交通圈的形成,高新區的建設也在提速。據介紹,僅去年,在建的重點園區和項目已達48個,新開工億元以上的項目30個;機器人、海洋生物醫藥、石墨烯3個產業領域獲批國家級產業基地;在國家級高新區的綜合排名由第10位上升到第9位。
其中,位于聚賢橋路以西,智力島路以南,預計在今年8月投入運用的國際機器人產業園堪稱是高新區最具神秘感的園區,建成后作為機器人展示中心,也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機器人展示平臺,說不定下一個“擎天柱”、“大黃蜂”將在這里誕生。
此外,高新區還將引進包括3個世界排名前十的機器人項目40個,總投資84.2億元,14個項目建成投產,其中國內最大的“新松機器人”,投資36億元在高新區建設國家級機器人產業創新平臺和北方區域總部,同時還會引進西安交大3D打印研究院,籌建國內最大的3D打印研究院,引進全球首個3D打印創新服務中心總部。
據高新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今年高新區重點圍繞“1+5”主導產業,重點推進總投資1136億元的110個億元以上項目,力爭新開工建設40個以上,竣工20個,創建3個國家級產業化基地。
移居北上成普遍理念 2011年膠州灣大橋開通,連接了青島東西北三城,同時規劃了M 8、M 9、R2、R4、R6及R8線6條軌道交通線,加之濱海大道的修建,高新區的交通仿似打開了“任督二脈”,便捷的立體交通網絡不斷構建,半小時暢達流亭機場及市內各區,拉近了高新區與主城區的距離,也加快了高新區發展的步伐。
此外,高新區還將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啟動“四線三站”項目前期規劃,爭取濟青高鐵、青連鐵路、機場高速、M 8線地鐵及紅島站開工建設。隨著半島藍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高新區為核心的紅島經濟區乃至整個北青島將成為青島購房者安家置業的新選擇。交通的日益完善、戶籍新政的實施,高新區的誘惑正在增大。在市北區瑞昌路上班的丁先生今年準備結婚,他把購房目光投向了高新區,吸引他的除了高性價比的房價,無疑還有便捷的交通、優美的環境和日益完善的各種設施。“從高新區開車到市北區的瑞昌路非常方便,而且房價只有六七千塊錢一平方米,對我們這種年輕的上班族來說誘惑力很大?!倍∠壬f,而他身邊的不少朋友也都有在此安家的打算。
■
鏈接 北部新城亮點多多 第一、生態環境宜居。在老青島人印象中,高新區是一塊塊的鹽堿荒灘,著名的青島的鹽田就曾位于現在的中央智力島附近,人煙稀少,生態環境惡劣。然而現在的高新區憑借其半小時可達市區的交通優勢,日漸優美的環境,以及適宜的房價備受養老人群的青睞。早在2011年這里就已獲得聯合國人居署頒發的亞洲都市景觀獎。
第二、交通配套給力。從2010年開通首條761路公交線路以來,目前服務高新區的公交線路已達10余條,使得市區、城陽、高新區之間得到有效銜接。高新區為民服務推出“擺渡公交”,可以招手即停、到站即下。由政府出資,和交運集團合作,開通4條線路12部車,每條線路都將轄區內的政府部門、企業、文化體育場所及商業中心連接起來。
第三、多建中小學。2014年2月28日,紅島中心小學開課,1800名小學生背著書包走進新課堂。紅島街道教委辦工作人員說,紅島中心小學牽手山師附小,最大辦學規模46個班,可滿足2000名學生就讀。今后紅島經濟區將繼續在教育上投入。包括河套街道新建一所小學,設置36個班,可滿足1400余名小學生就讀;銀河國際學校力爭2015年9月份投入使用;青島中學項目也將開工建設,打造一所集幼兒園到高中一體的現代化學校。王愛科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鹿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