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傳真 住宅限購,商業地產是否會成為房企的避風港?城市化進程推進著對商業的需求,這是否意味著商業地產將成為房地產市場的藍海?想必這是行業正在思考的問題。先動的房企已經開始轉變思路,轉戰商業,于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商業項目浮出水面,與一直唱主角的住宅項目一同參與到城市化進程中來。
隨著調控政策對住宅地產的影響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大型住宅開發商開始加速向商業地產項目布局。
房企紛紛言“商” 大鱷轉變經營思路,加重商業項目份額,成為目前房地產市場的一大趨勢。自去年開始,住宅領域大鱷就在不斷宣稱,擴大在商業地產領域的投入比重并將其上升為發展戰略。如去年6月,一向專注于住宅的萬科在深圳成立了商業管理公司,并稱未來萬科將從社區商業擴展為城市商業,并將持有的商業物業開發比例提升至20%。今年卓越置業在青島的商務商業項目全新亮相,同時在上海也有全新的商業項目入市。從近幾年卓越地產的發展來看,卓越已開始放緩住宅項目建設,將重心放至商業地產,并著力向商業地產轉型。去年,龍湖在搶收華東回籠資金之時,于上海CBD核心板塊摘得一塊商業項目地塊。保利、萬達等大鱷也在商業領域動作頻頻。
尤其萬達,在去年借助宜商業宜住宅的開發優勢,使銷售業績表現突出,4個項目進入了全國銷售前十名。房產向商業轉向,已是當下大勢。有研究報告稱,2011年全國商業地產開發投資總額已接近萬億元,京滬商業地產銷售額更是創下2007年以來的新高。商業地產的價值熱度逐步凸顯。
青島目前商業地產的供應量已經上升到新的增長高度,新增供應體量正在接近甚至超過已有商業使用量。業內人士認為,由住宅漸漸向商業轉型,已經是青島房地產目前所處的階段以及今后的發展趨勢。
供應量大增 售價穩定 據戴德梁行青島公司數據中心統計,目前,青島商業地產項目主要分布于市南區東部、市北區中央商務區、李村商圈以及嶗山海爾路周邊。
市南區東部商業集中帶沿著香港路分布,目前已有商業總存量約50萬平方米,未來3年時間新增商業將超過75萬平方米,加上已有存量,至2015年市南區東部的商業總體量將達到125萬平方米。
嶗山區是未來的第二大商業供應區,今年證大大拇指廣場的7.5萬平方米商業已經投入使用,未來還將有鵬利南華商業中心、利群購物廣場、中央大道二期、啤酒城改造項目等相繼入市,至2015年將為嶗山帶來超58萬平方米的供應。
李村商圈經過前兩年的商業地產開發,目前已有約35萬平方米的商業存量。今年商圈將迎來目前最大的商業項目李滄萬達廣場的開業,一下子將新增20萬平方米的自持商業。同時在今年開業的商業項目還有偉東樂客城、銀座廣場等,僅今年的商業新增供應體量就超過30萬平方米。
開發商投資商業地產的熱度上升,但由于商業地產供應量增大的制約,商鋪的售價較為穩定。記者采訪已經開售的商業地產項目獲知,大多數項目當前售價與去年持平,無升無降趨于穩定,部分小戶型商鋪價格略有調整,因其總額低風險小 ,市場接受度較高。
商鋪寫字樓需求穩定 房地產嚴厲的調控政策雖然意在住宅,但所形成的觀望氛圍同樣蔓延到了商業地產。業內人士紛言受市場預期的影響,商業的投資性需求亦有所下降。最大的影響是主攻投資的公寓產品,幾大區域的商業公寓幾乎無一逃脫滯銷緩銷的命運,去年不少開發商坦言開盤效果遠不如預期,到今年銷售速度更加緩慢。
商鋪需求和辦公性需求比較穩定,這從目前代表性商業的銷售和蓄客情況能夠看出。去年李滄萬達廣場推出的300余個商鋪出貨速度較快,到目前僅剩40余個。今年7月份將開盤銷售的寫字樓項目名匯國際,在一番勤快的宣傳后蓄客可觀。 政策影響
房產稅變相增加了投資成本 去年,青島對商業地產交易和租賃出臺了新稅收政策,規定自2011年7月22日起 ,個人之間的非住宅房產過戶需要交納持有期間的房產稅。這意味著,一套總價在 60萬元的商業公寓 ,如果轉手賣掉,過戶時需要在原有契稅、營業稅等稅收成本上,再增加一筆房產稅,如果房主在交易前持有一年,房產稅約為 5040元 ,如果已經持有兩年,房產稅高于萬元 。
由于房產稅目前主要發生在商業房產的轉手環節,對二手商業尤其是商鋪的交易影響明顯。22世紀不動產閩江路店店長朱女士告訴記者,房產稅相當于增加了買方的商鋪投資成本,壓縮了商鋪的投資回報率。“當前投資商鋪的需求其實比較多,上門咨詢的客戶量可以說明。但了解到高額的稅費之后,部分投資者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