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6號———手里紙條的號碼讓我有些發愣,可接下來看到的一句話差點讓我暈倒———在您前面還有101位顧客!我在營業大廳站了10分鐘,叫到了370號,按這個速度叫到我至少還要3個小時。我因為懊惱很沒有公德心地扔掉了紙條,眼瞅著它被風吹到了墻角,然后我的眼睛就亮了起來:墻角堆了幾十張紙條!我沖上去蹲在地上一陣翻檢,竟然讓我找到了379號!回到大廳,我的心情無比暢快,對面一個“眼鏡妹”正拿著手里的紙條發呆,和我剛進來時一樣!咦,她怎么沖著我過來了?“大哥,我能不能和你一起辦,我只請了兩個小時的假……”于是,我和“眼鏡妹”用兩種不同的“非常規方式”完成了相同的目的。
國內的房地產界最不缺乏的就是想象力,“連吃西瓜都不主張平平常常吃下去”的開發商比比皆是。以前那匹著名的“黑馬”,是國內房地產界“非常規方式”發展的典型代表,在所有人都認為其資金鏈撐不住的時候仍能安之若素,大談千億企業的宏偉目標,雖然最終這匹“黑馬”意料之中地“病倒”,但其“非常規方式”發展的模式和曾經取得的成就足以載入中國房地產發展史冊。
一位房地產公司的老總在電話里對著模型制作公司大吼:“我不管你們用什么方式,3天之后我必須看到我的沙盤模型在售樓處里立起來!”我們在旁邊聽了直笑,這是一個近20平方米的大沙盤,逼死模型公司3天也做不出來!這位老總雷厲風行的作風讓我想到了一家集團公司,其屬下的房地產公司承建了集團公司辦公樓的建設,在距離竣工日期還有半年的時間,集團公司突然下達了一個死命令:寫字樓必須在3個月內達到集團辦公要求。3個月干半年的活,集團公司把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強加給了房地產公司。房地產公司最終把“難題”變成了“課題”,近乎獨創地編制了一套各工種穿插施工的組織流程,最大地壓縮了施工時間,不但圓滿完成了任務,而且項目的建筑質量還得到了全國性的大獎。這件事讓我明白了兩個道理:外行完全可以領導內行;壓力壓不死你,就成就你。其實,不光是企業,整個中國的房地產行業以其特立獨行的方式在生存著,整個社會前所未有地關注著它,既憧憬它,又憎恨它。有不少外力,正在試圖把房地產行業推入一個軌道,來改變它的前進方向,然而,結果卻是:雖然它的方向發生了變化,卻不是外力想要達到的方向,這大概也是房地產這個行業固有的“非常規表現”。
[編輯: 孫婷婷]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