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好聲音丨王旭虹代表:青島應搶先布局戰略性產業環節
半島全媒體記者 鄔明洋
多年來,青島踏實發展,一步一個腳印,在多行業領域構建了比較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但在集成電路、5G、人工智能、超高清顯示、生物醫藥、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石墨烯等方面,離北、上、廣、深還有不少差距。對此,在今年的市兩會上,青島市人大代表,平度市東閣街道祥福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王旭虹在議案中提出:青島的產業鏈建設和完善,是構建青島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列入議事日程。
從創新發展角度看,青島的產業鏈建設,不是簡單的建企業、搬遷企業,而是轉型升級,像轉移到平度新河化工基地的海灣、平度經濟開發區的青啤而言,通過搬遷實現了技術、管理再造,是鳳凰涅槃。同時,青島市區產業向高端發力,向技術、資金、知識密集型方向拓展,使整個青島的產業鏈體系實現了重構和優化。因此,青島應搶先布局戰略性產業環節,在“中國芯”、“基礎軟件”、“創新藥”、“智能造”、“未來車”和“數據港”等領域加快招商引資,實現這些關鍵領域的突破,掌握創新發展主動權。
從協調發展角度看,青島城市經濟的中心,經歷了從西向東發展,目前跨過膠州灣,向西、向北呈三城聯動布局,北部的平度是郊區、是腹地、更是潛力。從地理位置上看,平度是青島南北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重中之重,平度歷史悠久,地域廣闊,既有承載力,又能成為青島縣域經濟發展的拳頭和強力引擎;只要平度發展好了,不僅能夠在青島北部崛起一個現代化的中等城市,也能夠強力助推青島在全省發展的龍頭地位。可以說,青島建設和完善產業鏈體系,離不開平度這個大后方。
從綠色發展角度看,產業鏈的建設和完善,有基于環保的考慮,也能緩解和避免“大城市病”,既為產業升級、節能減排提供了條件,也為區(市)經濟發展創造了機會。憑借青島優質的自然資源,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力爭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圍繞產業鏈進行多元化招商,各級政府部門要跟蹤服務,做好補鏈、強鏈、延鏈工作;要堅持市場導向,科學設置政府資金重點支持領域,優先保障重大項目資金投入,開發全市性的產業鏈供需平臺,打破供求對應阻礙。
要破解用人瓶頸。組織部門要出臺政策,切實解決好干部隊伍“上升通道”問題。不管是行政編還是事業編,乃至企業編,該調任的調任,該破格提拔的破格提拔。只要有真本事,橫向縱向大膽使用。要通過政策引導、鼓勵等方式吸引人才尤其是高端技術人才到青島。要加強人才鏈與教育鏈的協同配合,搞好職業教育改革,圍繞青島產業鏈發展需求,推動職業學校與企業合作,將校內模擬培訓與現場作業實訓相結合,實現人才鏈與產業鏈的有效對接。
同時,要破解交通瓶頸,加快軌道交通等項目的實施,使“同城化”越來越近;要破解資金瓶頸。在政府融資、企業融資、個人融資等方面做好文章,同時注意防范產業過剩、防范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