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探索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山東路徑
掃碼看理論周刊專題
□ 許崇慶
9月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以深化新舊動能轉換為中心任務,以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為主攻方向,努力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黨的十九大以后,國務院批復設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我省成為全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綜合試驗區。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的重大歷史時刻,國家又賦予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歷史使命。《意見》是黨中央提出“雙碳”戰略以來第一個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重大區域戰略。這既是對山東的準確定位,也是對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成績的肯定,對我省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充分認識建設先行區的重要意義
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山東承擔的重大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多次主持召開重要會議,親自謀劃、部署并推動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多個重大戰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黨中央提出要扎實推進共同富裕,2021年5月,浙江被賦予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戰略使命。同樣在今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其背后是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等時代主題。放眼全國,國家賦予每一個地方的發展戰略,都是順應時代要求和國家需求,蘊含著重大戰略意義。山東被賦予努力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歷史使命,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山東的充分信任和殷切期望,為山東加快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以更大作為服務全國發展大局帶來了重大歷史機遇。
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落實“雙碳”戰略的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提出“雙碳”目標,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雙碳”工作有利于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有利于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濟南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進一步指出,要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推動流域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山東有責任有義務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山東力量、山東智慧。
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山東轉型發展的重大機遇。山東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發展基礎好、發展韌性強、發展潛力足。2018年以來,我省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按照“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部署,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新舊動能轉換取得階段性成效,呈現出一系列深刻變化。這為我省進一步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承接新的國家戰略奠定了良好基礎。2018年1月,國務院以國函〔2018〕1號批復《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此次《意見》的出臺,無論是從發展目標、覆蓋區域,還是從承載功能等方面,都是對上述方案的升級。同時也要看到,山東能耗總量和碳排放量位于全國前列,綠色低碳轉型任務重。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新舊動能轉換,需要解決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機制制約,探索形成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徑模式。《意見》明確了山東綠色低碳轉型的總體方向,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北方地區發展活力動力、促進南北方協調發展,有利于深化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現區域重大戰略融合互動,有利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發展。
準確把握綠色低碳發展目標任務
《意見》提出,到2027年,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實現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明確了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重點任務和工作舉措。
降碳提質并舉,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山東制造業門類齊全,化工、煉化、有色、鋼鐵、建材、紡織、造紙等傳統產業體量大,多年來一直是我省的支柱產業。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好了也是朝陽產業。抓好傳統產業的低碳轉型是山東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亟須以節能降碳和綠色轉型為牽引,突出效率優先、效益優先,對標先進,“一企一策”開展“萬企技改”“萬企轉型”行動,加快鋼鐵等產業優化布局和結構調整,推進綠色工廠和園區循環化改造。近年來,山東在全國率先實施“兩高”項目的產能、能耗、煤耗、碳排放和污染物等五個減量替代,有效地遏制住了“兩高一低”項目盲目上馬,今后仍需持續優化完善相關政策。《意見》發布后,山東要堅持目標導向,綜合施策,重塑產業競爭優勢,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提質發展。
推動數字賦能,積極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山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五年來,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十強產業發展迅速,逐步成為我省經濟增長的主力,但需進一步強化。山東迫切需要以數字賦能為抓手,著力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培育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低碳制造業基地。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山東要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建設海洋強國,讓海洋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山東應依托海洋大省優勢,積極發展海工裝備、海洋新材料、海洋能源等智慧海洋產業。積極發展綠色低碳產業,以資源、市場拉動海上風電、高效光伏、氫能等制造業發展。重塑節能環保產業,提升環保治理能力。
堅持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著力優化能源結構。近年來,我省著力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2017年以來,新能源裝機增長350%。山東積極推進節能減煤降碳,嚴格落實項目能耗煤耗減量替代,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山東應扎實推進“雙碳”戰略,從供需兩端發力,加快構建安全綠色低碳的現代能源體系。在供求端,要大力發展新能源,依托資源稟賦,打造千萬千瓦級的海上風電、鹽堿地灘涂地和采煤塌陷區光伏等新能源基地,探索分布式光伏融合發展新模式,構建源網荷儲智慧能源系統;保障油氣煤炭的安全清潔低碳生產,發揮安全兜底作用。在消費端,要嚴格控制煤炭消費只減不增,制定更高標準,加快實施煤電機組“三聯動”、工業余熱利用等全行業節能改造措施,強力推動能源清潔高效利用。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塑造發展新優勢。近年來,山東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實力持續提升,涌現出濰柴等一批創新型龍頭企業,綜合創新能力邁入全國前列,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短板。《意見》提出,推動國家海洋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強化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構筑產學研合作利益共同體,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完善人才引育和成果轉化機制,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在先行區建設過程中,山東要持續深入實施科教強魯、人才興魯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技術攻堅,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推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全面塑造綠色低碳發展新優勢。
踐行“兩山”理念,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近年來,我省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重大成效,空氣質量顯著改善,重污染天氣明顯減少;水環境保護和污染控制措施得力,城市黑臭水體全面消除,但和美麗山東建設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加強減污降碳協同推進成為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環節。《意見》明確,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行“四水四定”,提升污水資源利用比例和海水淡化利用規模;提升生態系統功能,實施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提高林草、濕地碳匯能力;推進減污降碳協同治理,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倡導綠色低碳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開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體制機制創新
《意見》提出,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就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協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提出了明確路徑。
健全動能轉換的市場化機制。以推進市場高效運行為導向,深化機制改革。著力推進國有企業優化布局、結構調整和兼并重組,促進國有資本向綠色低碳新興產業集中;健全完善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政策,引導企業向產業鏈高端發展,增強民營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破除制約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加強制度創新,探索能源、公共事業等行業競爭性環節的市場化改革路徑。
建設高效服務型政府。以優化營商環境為目標,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讓投資者愿意來、愿意投、發展好。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實現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以智慧城市為抓手,構建一體化政務大數據平臺,著力提高政府服務管理能力。
強化政策和改革探索。《意見》明確,賦予山東更大的改革自主權,在科技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綠色低碳技術應用、標準化創新發展等領域優先開展探索實踐。這給予了我省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先試更大的政策空間。山東要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建立完善一攬子有利于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財政金融、土地、價格、生態環境等政策體系,促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為先行區建設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礎。
(作者系山東省科學院生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