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歲高齡患者房顫突發急性下肢動脈栓塞 青島市三醫介入微創開通血管
經過夜晚的緊急手術,87歲的王老太(化名)再次看到孩子們欣慰的笑容。眼看著老母親右腳花斑褪去,避免了截肢嚴重后果,一家人既欣喜又提心吊膽,剛經歷的夜晚驚險仿佛還在他們的眼前浮現,要知道在高齡伴隨心功能不全的情況下又遇到了下肢動脈栓塞,是極其兇險,如果堵塞的動脈血管沒有得到及時通開,缺血的組織會出現壞死,嚴重的甚至導致截肢。
5月21日晚上,87歲的王老太突發右下肢發涼、麻木、疼痛,家屬撥打120緊急將她送至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張煜杰立刻到達進行會診,當看到患者右腳明顯缺血,皮膚呈現的花斑,他結合超聲檢查結果立即做出判斷,患者是因為房顫導致栓子脫落,堵塞右腿動脈,如果不及時救治,足部完全青紫后將會出現壞死。
患者87歲屬于高齡,加之有心衰、高血壓等基礎病,無疑增加了此次手術難度,“盡管手術風險很大,但如果不立刻手術,患者的右腳將會壞死,面臨著截肢風險,作為醫者必須要救!”張煜杰主任立刻安排手術相關事宜,準備開始手術。
(來源: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
5月22日凌晨一點左右,歷時一個多小時后,手術如期望一般順利完成,既開通了血管又避免了手術對高齡患者造成的不良影響。通過患者健側股動脈穿刺置入鞘管,經腹主動脈將導管置入病變側,造影顯示右側股淺動脈上段即形成堵塞血流不通暢。張煜杰主任將導絲由股動脈上端閉塞段一直向下置入到膕動脈,沿導絲置入抽栓導管,反復多次抽出大量血栓及栓子。抽出堵塞的血栓后,再次造影顯示血流恢復暢通。
術中造影(來源: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
手術后血流恢復暢通(來源: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
手術后,患者家屬告訴醫生,母親足部發涼、麻木及疼痛已經有半天時間,晚上突然花斑遍布足部,才意識到嚴重性。“你們幸虧及時送到醫院,如果再晚一會右腳就會壞死,到時候只有截肢才能保住生命。”張煜杰主任回答。
待患者蘇醒后,立刻覺得右腳有了溫度,不再冰涼,麻木和疼痛也有所緩解。第二天,右腳溫度已經和左腳相同,徹底解除了壞死風險。看到老母親的右腿已經可以活動,家屬們格外激動。
急性下肢動脈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臟或近側動脈管壁脫落進入動脈,被血流推向遠側,阻塞動脈血管,使血流不能供應遠端組織,從而導致肢體缺血以至壞死的一種病理過程,因發病急驟而得名。
介入微創手術是治療急性動脈栓塞的主要手段,同時手術具有創傷小、風險低、術后恢復快等優點,只要一個小的穿刺點,就能開通堵塞血管。而肢體缺血壞死的時間一般在4-8小時,因而手術時間越早越好,否則截肢率隨著動脈栓塞時間的延長而上升。
為此,市三醫介入血管外科提醒廣大患者:如果出現下肢疼痛、發涼、發麻等癥狀時,及時到醫院就診,由醫生根據癥狀表現及各項檢查評估缺血程度及病變位置,進而做出相應的治療。
專家簡介
(來源: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
張煜杰
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 主任醫師 醫學碩士
原烏海市醫學會介入放射學主任委員、烏海市醫學會腫瘤學會副主任委員等。
承擔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榮獲內蒙古自治區醫學會科技三等獎1項、烏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承擔國家繼續醫學教育項目1項、內蒙古自治區繼續醫學教育項目1項。獲得烏海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烏海好醫生”榮譽稱號,獲烏海青年五四獎章。
擅長外周血管、腫瘤及神經血管疾病的介入微創治療。主要擅長診治疾病包括:
(1)血管性疾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癥、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糖尿病足、下肢深靜脈血栓、下肢靜脈曲張、腎動脈狹窄、腸系膜血栓、透析用動靜脈造瘺、急性腦梗死、腦動脈瘤、頸動脈狹窄、椎動脈狹窄、顱內動脈狹窄、腹主動脈瘤等;
(2)腫瘤性疾病:肝癌、胃癌、肺癌、腎癌、膽管癌、食管癌、子宮肌瘤、肝血管瘤、肝、腎囊腫等;
(3)急性出血性疾病:產后大出血、大咯血、上消化道出血、外傷性出血、腫瘤破裂出血等。
坐診時間
每周一、周三上午
聯系電話
0532-89076591
通訊員 崔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