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工業互聯網復工復產“場景周”活動正式開啟 打出精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組合拳
風口財經記者 婁花
防疫時期,如何快速、安全、有效地復工復產,是制造業企業亟須攻克的一道難題,同時也是一座城市面臨的數字化能力建設“大考”。幸運的是,青島多年來精心“編織”的一張數智網絡——工業互聯網,在關鍵時刻力撐一方。讓工廠設備“活起來”,讓供需兩側“云端”相見,用新場景鏈接新經濟……人力所不能及之處,恰是工業互聯網的“用武之地”。 連續5天,線上線下同步開展場景對接,一場助推企業全面恢復生產的“及時雨”在春日的青島“精準滴灌”。
4月11日,青島市工業互聯網復工復產“場景周”活動正式開啟,設置西海岸新區、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區市專場,線上線下同步發力,企業與平臺服務商深度交流、高效對接,有序推進企業全面恢復生產。從青島市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商突擊隊出征,到工業互聯網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復工復產”專區上線,從工業互聯網場景賦能圖譜發布,到“工賦·播”合伙人成長計劃招募,在一年初始,青島工業互聯網便推出一系列創新“組合拳”,推動“工賦青島”行動持續走深向實。
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盧陽出席啟動儀式并致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同志,工業互聯網場景開放企業、平臺服務商突擊隊和媒體代表線下參會,52.1萬人次線上參會。“過去三年,是青島市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期,今后三年,將全面進入落地深耕期”,盧陽表示,今年青島市工業互聯網工作重點聚焦在平臺落地應用與推廣上,打造平臺協同發展生態,支撐筑牢實體經濟根基,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工業互聯網復工復產“場景周”活動正式開啟
“場景周”高效賦能賦產,開辟線上專區惠企紓困
在復工復產的路上,企業積極擁抱數字化才能提升“免疫力”。及時響應政府需求,10分鐘配齊首批物資,采購儲備物資超300萬件;組織線上供需對接會34場,在線服務企業超500家;組織服務工程師300余人提供24小時在線服務,在不能登輪服務的情況下,賦能船舶海員15000余人次……今年3月以來,青島數字化“援軍”悉數進場,政企的無間配合、工業互聯的智慧賦能,工業互聯網平臺“硬核”助力防疫復工,這個運籌多年的巨擎,在疫情阻擊戰中平穩有序地運轉著。
近年來,青島市以“工賦青島”專項行動計劃為抓手,牢牢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和規律,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個全國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映入眼前,產業基礎好、重視程度高、推進力度大等諸多先發優勢逐步凸顯,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代表的原生產業正在加速崛起。截至目前,在庫培育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近百個,涵蓋跨行業跨領域平臺、垂直行業平臺、關鍵技術平臺、產業互聯網平臺、公共服務平臺五類。通過平臺與技術、場景、行業、雙創的深度融合,探索出又一條數字經濟發展新路徑。
在“場景周”活動啟動儀式上,青島市工業互聯網企業綜合服務平臺上線“復工復產”專區,充分發揮卡奧斯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引領示范作用,結合全市在庫培育重點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產品,推出多領域、全行業復工復產解決方案。專區設置政策補貼、智能防疫、智能制造、供需對接等九大板塊,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以企業迅速找到適合自己產品、政策、解決方案等資源,保證企業持續平穩發展。
工業互聯網企業綜合服務平臺上線“復工復產”專區
平臺服務商主動請戰,從“一對一”到“一對多”
數字經濟與制造業的跨界融合,落點在應用,而將技術融入千行百業,關鍵在于打造典型場景。同時,復工復產、多元供需的應用場景,也為工業互聯提供了最佳試驗場。用好平臺“一根針”,穿起應用場景“千條線”,這是青島在工業互聯網實踐深耕中找到的破題之道。
去年9月,工信部將青島列入工業互聯網平臺監測分析區域試點工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在數據采集和分析時發現,過去點對點的單一化供需對接方式存在精準性不足問題,仍需要發揮平臺的技術研發、賦能能力、生態構建等多維度優勢,從“一對一”走向“一對多”,用場景驅動化解技術與制造業的供需對接矛盾,打造數字化轉型新范式。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盧陽(右三)為平臺服務商突擊隊代表綬帶
生態無界,多邊交互,在功能實效層面,工業互聯網平臺可在全生產要素之間建立廣泛的互聯互通,幫助制造業企業實現商業模式創新與降本節能、增產提效的實際目標;聚勢同行,共創共享,在生態構建層面,平臺可橫向拓寬行業賦能廣度,縱向做實行業升級深度,打通產業生態;擴展能力,釋放潛能,在價值共享層面,平臺與平臺之間可相互借力補益,將功能調用變成價值分享,以開放合作的姿態實現價值倍增,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健康發展貢獻新路徑。
為更好服務場景需求企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在主動請戰的百余家平臺服務商中遴選出31家優秀代表,成立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商突擊隊,面向有改造需求卻又改造難度大的企業,發起重點突擊。突擊隊將依托自身優質產業資源,給予免費或者折扣的優惠政策條件,實現精準輔導。
這支突擊隊服務能力涉及數字化轉型診斷評估、智能運維、精益生產、數字金融、人才培養等方面,涵蓋紡織、家電、電子信息等30余個行業,擁有豐富的項目實施經驗和成功典型案例。例如,針對有數字化轉型培訓與規劃落地等需求的制造業與工貿型企業,由青島文商經濟研究院開發的“文商教育”可提供免費的企業管理診斷、數字化人才項目規劃服務;針對離散型制造業、技術服務商,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青島計算技術研究院開發的“普惠型工業互聯網大腦”平臺可提供工廠物流小車智能流轉系統、設備健康管理系統,咨詢診斷服務免費。下一步,突擊隊將根據企業需求,深入企業一線,分區市、分行業對接服務各需求企業。
場景圖譜重磅發布,精準高效匹配需求
為推動需求企業與服務商快速、準確、高效對接,助力工業互聯網從“工業場景”向“場景工業”躍升,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青島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創新戰術打法,突出融合應用引領,結合前期12大類、63小類場景應用情況及青島市企業需求實際,研究編制了工業互聯網場景賦能圖譜。
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能力圖譜
據了解,該圖譜覆蓋原材料、裝備制造等8個重點行業,涉及平臺化設計、數字化管理等9個技術領域,較之前更為細致地梳理完成了9個一級、68個二級、194個三級技術分類,8個一級、27個二級、144個三級行業分類。服務商可直觀展示自身服務能力和解決方案,需求企業通過場景圖譜,能夠便捷的了解服務商的商業信譽、技術能力、產品性能、真實案例、部署周期等關鍵信息,可快速、精準、高效的匹配場景需求,找到合作的切入點。
一張圖譜,將人才、資本、技術等創新相關要素高效集聚,把市場的供給與需求、技術的供給與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可以在資源利用、組織管理等層面產生溢出效應,節約人財物力和時間。通過大力推進典型場景,并將其復制到更多領域,下一步還將增加服務商畫像和解決方案功能,可加速實現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的商業化應用,推動“工業賦能”場景對接跑出“加速度”。
工業穩則經濟穩,工業強則經濟強。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快產業數字化,深入實施“工賦青島”行動,每年數字化改造1000家企業,建設一批標桿型工業互聯網平臺、燈塔工廠、智慧園區,引領山東半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建設。
“十四五”時期,是工業互聯網賦能千行百業,深化融合應用的關鍵期,更是青島工業互聯網產業能級躍升的決戰期。面對時代風口,青島早有布局,堅定實施“工賦青島”行動,推進數字化與產業發展的加速融合,不僅創新出更多的應用場景,也推動著城市智能化朝著正確的方向自我進化。
春來又是好光景,青島將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建設為抓手,為島城制造業持續賦能,助力數字經濟蓄勢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