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宜人之城、現代產業先行、“沃土計劃”……這些熱詞代表有話說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王麗平 徐杰
“大會對青島市今后五年的發展藍圖進行了描繪,今后五年,青島將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奮力譜寫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宏偉篇章。這一提法讓人激動不已……”佟峻代表說道。
4月8日召開的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描繪了青島未來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報告里提到的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成為黨代表和市民的熱議話題。
從報告熱詞中,大家看到了城市的美好未來、清晰了城市的發展目標,也找準了自己的奮斗方向。
佟峻代表:
將宜居、宜游做好,吸引人才形成宜業
佟峻代表
報告原文: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奮力譜寫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宏偉篇章。
市南區城市管理局局長佟峻代表告訴記者,“大會對青島市今后五年的發展藍圖進行了描繪,今后五年,青島將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奮力譜寫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宏偉篇章。這一提法讓我激動不已。”
“圍繞實現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總目標,青島市將重點在打造‘六個城市’上集中發力,其中就有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佟峻說,市南區城管局把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作為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扎實推進八大峽街道西藏路、貴州路片區等15個項目的改造提升工作。佟峻介紹,2022年市南區計劃投資約6.5億元,涉及1614棟居民樓,建筑面積284萬平方米,受益戶數5.1萬戶。
“宜游城市方面首先體現在城市風貌上。”佟峻說,市南區將在公園城市建設中加強口袋公園建設,2022年市南區將推進建設城市綠道網絡、公園綠地、林蔭廊道、立體綠化和全域綠化五項工程,并結合園林綠化品質提升項目中的林蔭廊道建設打造“花海市南”。
此外,在城區公廁升級改造建設中,市南區既展示大手筆,也下足“繡花”功夫,公廁寬敞明亮,標配第三衛生間,增設城市美容師驛站,廁內加裝植物益生菌除臭系統,配備衛生紙、洗手液、烘手器、行李架等設施,綜合性能大幅提升。
“城市管理工作相當于城市的管家,我們要把管家做好,把城市的美容師做好。”佟峻說,將宜居、宜游做好,將對招商引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吸引高端人才形成宜業,從而為青島活力注入新的力量。
楊文代表:
在新一輪轉型發展中發揮開發區優勢
楊文代表
報告原文: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加快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與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相互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和國家級服務經濟中心。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楊文代表說,青島要奮力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對于開發區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將繼續發揮國家級開發區的優勢,發揮青島對外開放的優勢,繼續走在全國開發區前列。
楊文說,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開發區,一直發揮著全市改革開放排頭兵作用,“當前我們對自身的定位,主責主業還是聚焦雙招雙引、科技創新,以及產業集群的培育等經濟發展方面。”
近年來,開發區聚焦打造全市工業增長新基地,始終堅持產業立區、項目為王理念,系統推進產業鏈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工程,先后引進一批大項目。青島開發區高端光電產業基地,以一期總投資81.7億元的京東方物聯網移動顯示端口器件生產項目為龍頭,致力于產業鏈上下游招商,打造中國北方光電產業聚集區和發展高地。目前,以京東方、芯恩、富士康等龍頭企業為引領的一條千億級芯屏產業集群正初現雛形。
傳統產業集群的轉型提升也蘊含了巨大的投資潛力。開發區圍繞著智慧家電、高端化工、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挖掘存量資源,幫助企業尋求發展空間。
科技創新也是國家對開發區轉型發展提出的命題之一。開發區圍繞著高新企業的培育、企業技術中心的建設等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企業在科技創新上走在國家的前列。
開發區的另外一個優勢就是對外開放。“這是我們的特色,也是基因。”楊文說,開發區要主動作為,圍繞借力RCEP,充分發揮開發區域內國家級園區林立的優勢,擴大對外經貿力度。
王際春代表:
為新興產業企業提供有效交流平臺
王際春代表
報告原文:實施“沃土計劃”,滾動培育一批雛鷹、瞪羚、獨角獸和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倍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倍增和高新技術企業上市數量倍增。
青島中加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部部長、中級工程師王際春代表表示,“我比較關注的有三個內容,都是跟我們企業的發展和社會責任息息相關的。”
“報告里提出,要做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十大新興產業,其中就包括我們的智能制造裝備。”王際春說,他們企業雖然并不大,但其所生產的變頻調速一體機,卻蘊含了非常高的科技創新力量,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成功案例。從制造行業數字化系統上講,不管是研發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還是生產現場的生產過程執行系統,包括智能倉儲、企業資源管理等都充分發揮著智能制造的強大作用和優勢。各個系統通過接口和數據中臺將主數據和業務流互聯互通實現數據一致、基準一致,從而為智能研發、智能制造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和分析依據,他們還通過了區、市、省甚至是工信部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相關驗收,朝著“燈塔工廠”的目標努力。
在王際春看來,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領域的企業,最希望政府能夠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學習先進經驗,提升自身實力。同時能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對一些企業的幫助也非常大。
“企業已經獲得隱形冠軍、瞪羚企業等認可,對于當地發展的首位貢獻是提供了高品質就業機會,同時對于當地財政的貢獻也是可觀的。”王際春說道。
“報告中關于我們產業發展和創新的內容都講得很實在,也非常清楚,把未來發展的方向都指明朗了。咱就比著去執行,企業會越來越好,職工會越來越受益,后續發展絕對不會有問題!”王際春對他所在企業的發展充滿信心,對西海岸新區乃至青島市的發展同樣充滿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