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東風鹽場:曬一年收一次 四千噸海鹽“上岸”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陸金星
青島東風鹽場有著悠久的歷史,進入11月份,260公畝結晶池迎來豐收。11月5日,經過整整一年的風吹日曬,東風鹽場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收獲季。 鹽池里白花花一片,機器轟鳴開始收鹽啦!
每年這個時候,都是鹽池內最忙的時候,出鹽啦!
工人們將鹽池里的鹽從邊緣清理到中間,方便機械作業。
6個鹽池收獲四千噸鹽
早上六點半,城陽區河套街道羅家營海域的東風鹽場開始忙碌了起來,工人們穿上膠靴,拿上鐵鍬下到鹽池,開始收鹽啦!十幾名工人從鹽池的邊緣開始,將邊上的鹽趕到中間,以方便機械作業。在撈鹽機一圈一圈的作業下,白花花的大鹽粒子就裝上了車。記者了解到,東風鹽場目前有五百余畝鹽田,其中包含精細鹽田和粗顆粒鹽田,春季產精細鹽兩三千噸,現在產的粗粒鹽大約四千多噸?!敖衲暧晁?,產量不如往年高,但是今年鹽的銷路特別好,現在客戶都是主動找上門來,今年粗鹽價格也有上漲,漲幅大約百分之十五左右”鹽場趙同松介紹。
一圈一圈,一池的鹽慢慢收上岸。
工人朱師傅駕駛車輛將收獲的海鹽集中堆積。
收鹽大約就這十幾天的時間,曬一年收一次。撈鹽機在鹽池里不停作業,將鹽粒收集傳送上車,運輸車輛再將鹽拉上岸邊堆積起來,然后等待后續裝袋出貨。在鹽池邊的貨場上,傳送帶將運輸車拉出的鹽集中堆積,在鹽堆頂上,工人們忙著疏導,一大堆鹽看上去非常壯觀。
撈鹽如同上演“大地藝術”
六個粗鹽鹽池排列在一起,撈鹽機在里面作業,從高空視角觀看,如同上演大地藝術一般,鹽池如同一張純白的畫紙,撈鹽機在上面作業留下一個個圓圈,展現出形式美。這一個鹽池大約40多公畝,能產鹽約800噸,工人從早上開始收鹽,一天下來基本能收完這一池鹽?!霸缟喜坏狡唿c開工,中午吃飯休息一個小時,下午接著干,如果機械各方面都順利,這一個池子基本能收完”工人李師傅介紹。
收海鹽如同在一張碩大的畫紙上作畫。
工人操作機械將鹽池里的鹽裝車運到場地堆積。
東風鹽場相關負責人介紹,21世紀初,東風鹽場鹽田逐步退出青島鹽區,各企業開始退鹽開發,鹽田面積減少,原鹽產量隨之減少。至今,整個青島鹽區僅余東風鹽場五百余公畝鹽田面積,作為我國海鹽的發源地,目前東風鹽場有老一輩的回憶,飽含老青島人忘卻不了的味道。
從鹽池里清理出來的鹽收集后堆積在一起。
鹽池里白花花一片海鹽。
東風鹽場將成文旅新地標
據介紹,青島東風鹽場是國內、省內海鹽老灘技術改造最早的鹽場。后來,為了減輕鹽工勞動負荷,實現海鹽生產機械化,改變舊操作,實施新工藝,把分散、零亂的鹽灘改為集中式的新型鹽場,上個世紀60年代,開啟了歷時10多年的老灘技術改造工程。此后全國第一臺聯合收鹽機組在此試驗成功。到了90年代末期,鹽業價格波動較大,全國鹽業整體經營不景氣,東風鹽場企業經歷了近10年困難時期,一直堅持到了今天。東風鹽場鹽田被稱為青島最后一片鹽田,將來這里將成為濕地公園上的海鹽文化新地標。近幾年,東風鹽場開始嘗試用新的方式傳承古法制鹽文化,到目前為止,已經接待了上千名中小學生,來到這里親身體驗古法制鹽技藝。
車輛往返鹽池運輸海鹽。
堆積如山的鹽堆。
使用傳送帶將收獲的海鹽堆積。
通過機械作業,池子里的鹽快速裝車。
工人站在鹽堆上疏導鹽粒子。
挖掘機將鹽堆里的鹽粒子通過設備傳送裝袋出貨。
運輸出池海鹽的車輛等待傳送機械調整到位。
工人們正在將收獲的海鹽堆積起來。
鹽粒子通過設備傳送裝袋,然后直接裝上卡車出貨。
鹽池里,工人操作機械忙著收鹽。
一個個鹽池子里白花花一片的海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