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財評 | 成品油價跨年“九連漲”創紀錄!新紀錄可能已在路上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左豐岐 報道 策劃 齊淮東
3月17日24時起,國內成品油最高零售限價依例上調,汽油、柴油每噸分別上調235元和230元,折合每升價格上調,汽油92#和95#均為0.18元;柴油0#0.2元。成品油零售價實現跨年度的“九連漲”,成為自成品油新定價機制實行以來最長的連漲紀錄。
本計價周期內,國際原油價格整體呈現出震蕩收高走勢,繼續保持強勢。受到歐佩克與伙伴國4月減產政策影響,國際原油期貨價格此前三個交易日連續上漲,5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和4月交貨的紐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累計漲幅均超過10%。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國際油價最新上漲行情不僅與中東地區緊張局勢升級有關,市場預期全球原油需求將持續復蘇也為油價上漲提供了重要支撐。特別是我國日前公布的前兩個月外貿數據亮眼,以及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1.9萬億美元經濟救助計劃,令市場對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期得到強化,也是支撐油價的重要因素。
本次上調兌現后,社會用油成本將進一步走高。物流運輸方面,以載重50噸的卡車為例,重載行駛百公里油耗在40升左右,月跑10000公里,油耗成本將增加800元左右。私家車方面,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升的車型,調價后私家車主每月將增加28.8元左右的用油成本。
成品油價格作為社會基礎性價格,影響的不僅是物流運輸行業,還有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能源是驅動經濟發展的命脈,其價格也是影響整個經濟體系的基礎性因素,在石油價格上漲的時候,很多行業要么向上下游轉嫁成本,要么自身消化,會蠶食很多行業的利潤。
石油價格上漲是把“雙刃劍”,它會促進人們以更多的精力關注新能源,一定程度上促進新能源及相關產業的發展。近幾十年來,新能源產業的迅猛發展,一方面與生態環保相關,另一方面與國際石油價格不斷上漲直接關聯。特別是美國“頁巖氣革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國際油價高企,為其拓展了生存的空間。
目前國際油價仍在高位震蕩,歐佩克與伙伴國減產立場依然堅定,沙特額外減產也在進行中,預計下一輪成品油調價上調的概率較大。以國際原油價格水平計算,下一輪成品油調價幅度在85元/噸左右。相關價格敏感的行業應該謹慎對待原油價格上漲帶來的負面效應,采取相應措施降低運行成本,保持行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