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好聲音 | 市政協委員孫煥利:深化產教融合,做多做實聯盟平臺,做優做強學科專業,促進協同育才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雅琴
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經濟職業學校校長孫煥利十分關注島城產教融合發展問題。他建議,青島要做多做實聯盟平臺,做優做強學科專業,做先做新示范園區,做精做準支持政策,從而提升協同創新和協同育才質效。
孫煥利
孫煥利介紹,國家發展跨入“十四五”規劃時期,青島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已發布,決定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優秀人才和科技創新兩個要素。但受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影響,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由此,除大力做好人才招引工作外,如何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做實產才融合,提升協同創新和協同育才質效,形成同頻共振新動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系統課題。
對此,孫煥利建議:
做多做實聯盟平臺,優化產教融合和產才融合共生新載體。青島應破部門“協同”之難,拆除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產業和企業之間的“籬笆”,變獨門小戶的“自留地”為共建共享的“大花園”。統籌發改委、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等政府部門牽頭支持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大型企業牽頭組織,中小企業、高職院校積極參與,采取需求導向、項目引領,共建聯合實驗室、組建創新聯合體、產學研聯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技術交易平臺等平臺體系、運行和考核機制,發揮資源匯集優勢,做實協同創新和協同育才任務。
做優做強學科專業,形成融合育才與產業創新互促新生態。青島應梳理創新人才需求結構,細化產教供需,雙向對接,引導企業和駐青普通高校共同設置、培育產業學院、二級學院、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實習實訓中心以及適需學科和專業,促進科研創新人才與高端綜合型人才的培養;并與駐青職業院校共建技術性、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和高端技能培訓,全面開展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形成融合育才與產業創新“百木爭長、金花競放”的新生態,夯實人才培育質量,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
做先做新示范園區,培育產教與產才融合成果轉化新引領。青島應積極貫徹《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精神,配合青島打造職業教育高地行動,借鑒上海市臨港新片區產教融合試點核心區的建設模式,設置專門區域,建設產教融合和產才融合先行“特區”,面向海內外引進名企名校合作舉辦專業學院、企業大學、高端核心技能培訓中心,實現產業技術技能人才全程按需培養,暢通產教與產才融合成果轉化渠道,培育協同創新和協同育才的園區樣板,充分發揮園區的集聚效能。
做精做準支持政策,激發協同創新與協同育才孕育新動能。青島還應充分發揮政府的政策引導作用,分類聚焦,制定“規劃+土地+財稅”政策,以“機構、聯盟、平臺”為基礎,以“項目和課題”為抓手,優化“廣覆性”初創基礎扶持,強化對產業創新和人才培育融合的效果考核和“獎補性”激勵,構建全運營周期的政策支撐體系,發揮規劃、財稅和土地等政策的“酵母”效用,撬動多元資本力量,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國有企業研發投入剛性增長機制,推動規模以上企業設置產才融合機構全覆蓋,中小企業積極加與產才融合合作行動。
此外,孫煥利認為,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賦予育人主體和用人主體更多的科研決策自主權、成果轉移轉化權、收益分配決定權等市場化改革舉措,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努力推動科教“富礦”和產業“富礦”互相涵養,激發“以產聚才、以產育才、以才促產、以才促創”的融合聚變,孕育持續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 山東省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研討會召開 青科橡新AI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平臺開通
- 青島稅務走訪特約監督員,做實清廉在線
- 產教融合 校企共育 | 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協會赴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開展考察交流活動
- 推動島城慢性創面的整體學術能力和技術水平再上新臺階!青島市老年醫學學會慢性創面多學科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學術會議隆重舉行
- 2025年青島市老年醫學學會慢性創面多學科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學術會議通知
- 青島科技大學創新打造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平臺,構建人才培養新范式
- 產教融合結碩果,專業創新譜新篇 青島濱海學院獲批2個省級特色學院
- 山東民營企業家:堅定信心,做大做優做強民營企業
- 中信銀行做優做細運營服務 讓金融更惠民利民暖民
- 中信銀行做優做細運營服務, 讓金融更惠民利民暖民